
小学家访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家访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家访总结1教育手牵手,家访心连心。为了贯彻落实教体局的指示精神,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每一个家庭,让每一名学生更好的成长,我校精心组织开展家访活动。此次家访,共家访学生424人,受访率100%,得到了家长的支持称赞,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认真组织,精心部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保证此次家访落在实处,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学校高度重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家访活动方案,并召开全校教师大会着重强调家访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工作职责,以班级为单位统筹安排,确定班级家访方案和路线,并拍照存档,全体教师齐参与。
克服困难,积极落实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家访开始,王校长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个人蹲点的班级,与班主任、老师一起走村窜户,促膝交谈,急家长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
由于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对于孩子疏于管理,而恰恰是这类家庭的孩子存在问题,为了能更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学习、生活情况。老师们利用周末时间深入每个家庭,与家长面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了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细致总结,硕果累累
(一)深入学生家庭,家长老师互相信任
由于家访教师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教学设施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鼓励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使得家长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提高责任意识,提升师德修养
本次家访活动不仅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及家庭的沟通,而且对广大教师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次生动、深入的教育机会。许多教师积极帮助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体现了教师的大爱仁心,彰显了良好的师德风尚。我们相信在家校的默契配合,通力合作下,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小学家访总结2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家访。本学期,我利用周末时间对班上36名学生进行家访。原来,我对和父母沟通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和父母沟通。但经过家访,我知道,只要你让父母觉得你的孩子是你关心的;你爱你的孩子;你也在关注你的孩子的任何行为等等。你所有的行为都集中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上。这样,即使你没有华丽的话语,父母也会对你说的话感兴趣,理解你。下面我就以典型案例总结一下我的家访工作。
只有了解案例,才能更好地教育案例。我一直认为孩子住在学校有必要去家访吗?当我拜访白勇时,我发现有时孩子的行为是由于他的家庭环境。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孩子生活在畸形的`家庭中,所以会有一些畸形的行为。孩子长时间不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也很少关心孩子。所以他经常在家里故意做出奇怪的行为,这样父母才能更加关注他。这种“习惯”也经常出现在学校。如果不是家访,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孩子经常犯错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我回到学校,就可以针对孩子的“病因”对症下药。在学校里,孩子们是有约束力的,所以我们看到孩子们的一些行为是片面的。仅仅在学校观察对你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自从家访以来,我改变了对他一直持有的冷漠,但更关心她,这让我觉得老师没有在我犯错的时候关注我,当我表现好的时候,我可以赢得老师的爱。这样,孩子的行为就有了明显的改善。如果不是家访,我就不会这么快发现孩子的症结。
在家访中,我发现有时父母会问很多问题,有时我们无法回答。所以在家访中,我们应该掌握孩子的各个方面,以免让父母觉得他们的孩子被忽视,从而对我们的工作感到失望。记得在家访隆杰家庭的时候,因为第二次月考刚结束,只记得孩子的语文成绩和主要丢分的题型,感觉胸有成竹。和父母谈谈孩子丢分的原因。但当父母问我孩子另外两门学科的分数时,我突然感到困惑,我只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怎么知道呢?但转念一想,我还是班主任,我有必要知道孩子的一切。虽然那时父母并没有责怪我们,但也觉得自己的工作疏忽了!
案例三精神交流在家访中,一些以前很少交流的家长通过家访,我们之间的话题突然更多,每次见面都要聊很长时间。这就是精神交流的效果!自开学以来,我发现嘉俊的母亲很少和我交流,所以我在一个周末拜访了我的生活老师。在家访过程中,父母很少与我们沟通有两个原因。
首先,他们的普通话不好,不好意思和我们说话。
其次,我不知道该对我们说什么,害怕说话不好。由于当地语言的问题,许多父母说他们想和我们交流,但他们的普通话很差,他们没有文化,不知道说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
所以,我在家访的时候,首先,我肯定我可以通过他们的表情知道他们的意思,所以请家长和我交流。那么,只要是关于孩子的问题,任何问题都可以公开讲出来,包括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父母听到这些话后,慢慢地我们的沟通也很频繁,这样他们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孩子的情况。我们工作的缺点也很快得到了纠正。这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最后,我要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与家长密切沟通的机会。与此同时,我也很幸运,我们班的大多数家长都是合理的,这样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困难的沟通问题。与此同时,我将继续与父母保持如此和谐的沟通氛围,传达我的教育理念,并向父母传达我对孩子的爱。只要你是真诚的,只要我们和父母的目标是一致的,父母就会永远接受你,理解你,从而更好地支持你!
小学家访总结3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可见,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环境的影响异常是父母的言行是多么重要,这一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更清楚,为了了解这些,我们每学期的家访工作成了学期结束收尾中的重点。这段时间教师们都在忙着家访。于是,我一开始就制定好了计划。虽然也不是第一次家访,但这次的家访感觉收获很大,在家访得过程中有些体会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家访,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
1、能全方位认识孩子。了解了很多学校里无法了解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较典型的是我班的陈雅婕,在校性格内向而胆小,说话细声细气,有什么事都藏在肚子里,从不跟我说,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家里却很活泼。听她妈妈说,家里她可活泼了,把学校里学的什么都跟他们表演,跟他们说,这确实让我很吃惊,其实班中家校反差很大的学生还有很多,经过家访,全面了解了他们后,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心理,以引导他们的行为。
2、能更好地建立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我感觉,第一次的家访很重要,这是你与家长真正应对面,走进 ……此处隐藏16851个字……科目却不然,如语文、英语,这些科目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上去的,它重在平时的积累。
■错误补习方式导致事倍功半
误区一:补早了
今年7岁半的刘飞飞是一所重点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她已经为自己的第一个小学寒假报了3个补习班:每天早上7点40分到补习学校,上午两节课,数学两小时,语文两小时,下午两小时外语课。她的同班同学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与她在同一所寒假补习学校上课。
其实,超前学习并不适合多数孩子,一味地让孩子接受超前的知识无异于拔苗助长。精诚学校的蒋沛瑶主任认为,早些让孩子接触英语是符合儿童成长、学习规律的,但太早让儿童接受国际音标等过于抽象的内容不但学习效果不好,而且会挫伤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北师大实验小学的沙玉兰老师说,学生们并不存在智力差异,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孩子和家长普遍存在不重视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问题,基本知识训练量化程度不够,基础没有打好,就急于参加各种辅导提高班。如果不下功夫抓基础,其他的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同时一些奥数班中不乏一些仅凭一时“小聪明”算题的孩子,基本功不扎实,对今后的学习也是极为不利的。
误区二:补重了
不少中小学生在寒假选班时,都会倾向于选择本校名师领衔的补习班,甚至于有些学生在补习班中的老师就是学校里教他们的老师。一位替孩子选择了其班主任讲课的补习班的家长对记者说,孩子熟悉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让他在一种习惯的氛围中听讲,有利于学习的连贯性。
乍一听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实是不科学的。精华教育机构的教学总监尹宗禹认为,每个老师讲课都会基于相同的教学大纲,但其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侧重点都不尽相同,孩子在听自己老师讲课一个学期之后,应该换换“口味”,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种更加立体的掌握。
■寒假补习取胜的三个因素
记者通过采访得知,在假期阶段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来源于:辅导班的选择、学习心态和学习方式。把握好这三个因素才能使寒假补习达到效果。
因素一:学习心态的把握
北京上濒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兰海认为,家长平时工作都很忙,不妨把假期计划的制定权交给孩子,以观察者的角度引导孩子在玩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孩子真正做到放松。人的心理变化具有一定周期性,孩子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家长很好的`控制,家长应该了解在寒假这段时间能够为孩子做什么。
因素二:辅导班的选择
寒假补习一定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根据水平找到适合的补习班从而提高学习水平。北京五中网校执行校长单志说,因为在正常的课堂中,从大局角度考虑,老师不一定关注到班级的所有学生,所以接受能力差或底子不好的学生不好意思去问,使得学生越差越远,而学习好的学生也只能放慢自己的脚步。因此在假期阶段最好找按科目、按成绩划分的补习班。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找些名校、名老师的辅导班讲解一些难题、拔高题。对于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科目找一些基础班补习基础知识。
小学家访总结15为搞好家访,密切师生沟通,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我进行了家访,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更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老师进行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现将我个人进行家访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前,我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通过切实开展工作,家访成果显著
1、通过本次家访,我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家访,我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3、以家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4、通过家访,广泛听取家长对我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采纳。
三、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能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而言之,家访工作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历来是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而凭借这股力量既可以夯实家校联系之间的纽带,同时又为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应该说,这部分工作成分的存在和延伸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不容小觑。而在实际的家访工作中,自己也亲身经历和感受了它的必要和重要,也相信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萃取其中的点滴精华来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而最根本的核心是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生追求。我也必将一如既往的认真工作,及时反思和总结,力求让宝贵的资源和经验更好、更全面的来指导我开展好各项工作。


![师德表现总结[经典]](https://img.jihtu.com/upload/7749.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