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11-10 19:42:11
大班教案[通用9篇]

大班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2、鼓励幼儿勇于尝试使用工具砸开核桃,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工具

2、核桃仁,完整核桃。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发兴趣

1、集体品尝,使幼儿对核桃产生兴趣。

教师游戏口吻: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谁想吃呀,好吃的核桃仁嘢。

教师边走边适时往幼儿口中放一粒核桃仁。

2、出现疑问

哎,核桃仁没有了,只有(完整的)核桃了,怎么办呢?

3、幼儿讨论怎样吃到核桃仁?

引导幼儿充分讨论,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

二、尝试不同的方法

1、尝试

(1)用手砸

(2)用脚踹

(3)两给核桃相碰

2、借助工具

(1)塑料制品

(2)木棒

(3)锤子

3、幼儿得出结论,了解砸开核桃最有效的工具。

  三、实践操作,感知经验。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工具,一会儿你们就可以动手验证一下,

但是在使用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为了保护地板,请小朋友在小木板上来砸。”

3、幼儿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四、探索与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五、核桃有什么用

1、核桃肉可以吃。

2、用核桃壳可以做一些漂亮的小艺术品。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比较豆子泡水之前和泡水过后的变化。

2、了解泡过水后的豆子的构造。活动准备:干黄豆和泡过一夜的湿黄豆若干,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回忆泡豆子的情形。

1、想想昨天我们是怎样泡小豆子的?泡的是什么豆子?它是什么样的呢?

二、观察泡过水的豆子的`形状。

1、出示两种豆子:泡之前的豆子和泡过水后的豆子大小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个大哪个小?泡过水后的豆子外皮怎样?形状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2、请你们拿一个小豆子,轻轻剥开两瓣,看看里面怎样?你知道里面长出细细的小芽叫什么吗?胚芽有什么作用呢?(

3、小结:植物的胚芽是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位于胚轴的顶端,突破种子的皮后发育成叶和茎。

三、画一画。

1、请你将泡之前的豆子的样子和泡过水后的豆子模样画出来。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说出泡过水后的豆子的构造。

四、延伸活动。

我们将这些豆子种植起来,看看它们都会有什么变化。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识读温度计,并从记录中发现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观察、测量、记录天气变化的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环境与材料:

1、每人温度计1支。

2、每桌凉水、热水各1盆。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2、讨论:怎样能知道每天的气温?

3、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有关天气温度的认识。

二、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图片PPT。

2、出示温度计实物,请幼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它测量温度。

3、小实验:请幼儿将温度计分别放在热水和凉水中,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4、实验后帮助幼儿总结:气温变热,温度计的红线上升;气温变冷,温度计的红线下降。

三、测量温度。

1、请幼儿观察和记录室内温度,然后带着温度计到室内测量,观察温度计上的红线的变化,比较室内、室外的温度。

2、请幼儿选择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测量并记录下弯度,然后再到背光阴凉的地方测量,观察温度计内水银柱的变化。

3、请幼儿说一说变化的温度告诉人们什么信息。

4、让幼儿知道从天气预报中了解温度变化,并注意增减衣服。

四、请幼儿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

教师指导幼儿记录一天内不同时间室内或室外的温度变化,让幼儿从中发现时间与温度的变化。

活动反思:

教过《水温的变化》一课之后,总的感觉是得失掺半,成功失败兼而有之。成功之处在于对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做了较为恰当的处理,其中有预设性的,如选定分析水温变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关于实验误差的处理;失败之处在于这节课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课后的两个问题(两杯温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热水,放置一段时间之后,温度是否相同?怎样使一杯热水的温度尽快地降下来?)没有按计划解决,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回顾这节课,具体反思如下。

一、明确的实验目的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水温的变化》是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而且是他们在学习科学课程以来所进行的第一次实验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但是这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依赖于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也就要求学生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比较精确,除了全班学生采用统一的计时方法之外,主要是负责读数的小组长按照要求准时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然而,许多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他们都急于观察一下温度计上的度数。结果,在记录温度和分析数据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还有几个负责读数的小组长也没有做到专心致志,所以读数时秩序有些混乱,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将温度记录在课本上,算出邻近两次测量的温度差之后,便急于观察热水的温度,却很少去深入思考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或者说对于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种科学求证的探究热情。

由此看来,先前的猜测环节也是存在缺陷的,问题主要在于猜测的结果没有引起学生从事探究的兴趣,就是说,没有将猜测的结果转变为 ……此处隐藏1907个字……片,发现自己的变化:

(1)教师出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

(2)幼儿看看、猜猜四周墙上照片中的孩子是谁(不能告诉别人哪一张是自己的照片):“为什么你们会猜不着呢?”

(3)每个人自己指出哪一张照片是自己的,一起议论为什么别人猜不着,从而发现自己的变化。

2、小时候用品展览:

(1)幼儿自由参观展览:

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自己小时候用过的物品。

(2)自由交流:看了这些物品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3、集体分享交流:

(1)比较过去与现在,进行讨论:

“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你现在学会了哪些新本领?”(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必要时让幼儿表演一下。

(2)教师小结,引出讨论话题:“你还会变吗?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社会区《太阳超市》,帮助幼儿了解超市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职责。

2、能够利用区域材料进行大胆创作,并与同伴合作完成。

3、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能够自主愉快的活动。

活动准备:

一、《棋社》(数学领域)

二、《妙妙绣花板》(益智区)

三、《转转筒》(数学领域)

四、《帮鱼找尾巴》(数学领域)

五、《数的分成》(数学领域)

六、《面包加工室》(艺术领域)

七、《包装袋加工室》(艺术领域)

八、《美术作品加工室》(艺术领域)

九、《太阳超市》(社会领域)

十、《神奇编织》(益智区)

活动过程:

活动前介绍新增区域材料内容及要求。

《太阳超市》的操作牌,以及操作要求。

幼儿听音乐带手环自由选择区域。

常规要求:不拖椅子、不抢区域、小声交流、相互协作。

听音乐开展活动。

教师重点巡视指导:

一、《太阳超市》活动前告知全体幼儿,超市中几类工作人员的职责。活动中不直接参与,只做引导。

二、《包装袋加工室》鼓励幼儿大胆装饰超市用的包装袋,感受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区域要求:

要求幼儿安静的进行区域活动,并爱惜区域材料,活动后能够收拾好区域材料。

听音乐整理区域材料。

大班教案 篇8

教学意图: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都会被打乱或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开展了本次教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以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陪养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所学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2、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积极与同伴交流。

3、通过做一做、玩一玩,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各种有数字的包装盒若干;

2、电话机一部、照片数张;

3、实物展示台、投影仪;

4、腊光纸若干。

教学过程:

1、以数字儿歌引出课题。

提问:你从儿歌里听到了哪些数字?

2、找一找包装盒上的'数字。

(1)幼儿互相交流。

(2)集体交流。

幼儿积极阐述自己发现的数字,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数字的含义。

3、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字。

教师利用实物、照片帮助幼儿拓展认识。

4、游戏:打电话。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环环紧扣,目标明确,幼儿也比较感兴趣。整体来说本次活动完成 的还是不错的。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而且孩子们每天都会和数字打交道,数字已成为 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数字的存在。活动唤起了孩子们对于数字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 让幼儿感受数字的趣味性, 对数字产生兴趣。鼓励幼儿从物品中找出数字,并尝试说出数字的含义。引导孩子说说我们的生活中的数字及作用,并一起观看一些有数字的图片。最后以有趣的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不足之处:

1、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够,老师应利用家长资源在与孩子收集材料时,有意识地启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数字,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2、如果在最后一个环节前面再重点讲解一下几个特 殊数字,那效果应该会更好吧。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知道长颈鹿的特征以及它的习性。

2. 用颜料装饰长颈鹿。

活动准备:

颜料,四角海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长颈鹿。

- 我长得很高,我可以吃到高高的树干上的叶子。

- 我有长长的腿和脖子,我是什么呢?

二、展开。

1. 谈谈长颈鹿。

- 你见过长颈鹿吗?

- 你在哪儿见过的长颈鹿?

- 见过长颈鹿后你有什么感想?

2. 谈谈长颈鹿的特征和习性。

- 长颈鹿长什么样?

(它长得很高,它的脖子和四条腿非常长,它是地球上最高的动物,它还有花斑。)- 长颈鹿在哪儿生长?

(它在温热地区,树木茂盛的.的地方或是宽广的草原生长。)- 长颈鹿怎样吃东西?

(长颈鹿用它长长的舌头和活动自如的上唇吃长在高处的树叶或果实。)-长颈鹿是怎样警戒敌人的呢?

(长颈鹿可以听见细小的声音,并且它们的视力非常好,可以洞察到很远的地方。在远处有敌人的话它们会很快的知道然后避开敌人。)- 如果长颈鹿遇见狮子的话会怎么样呢?

(狮子是对于长颈鹿唯一一个有威胁的动物,如果被狮子攻击,长颈鹿会使劲地扬起前踢攻击狮子的头部,然后它们会以时速65km的速度快速远离狮子。)

3. 制作研究长颈鹿。

- 想要制作出长颈鹿的话需要什么材料?

- 用带有颜料的海绵怎样制作长颈鹿呢?

4. 用带有颜料的海绵制作长颈鹿。

① 准备好和长颈鹿一样颜色的颜料。

② 颜料不要太稀,稠一点儿。

③ 用四角海绵蘸上颜料印在长颈鹿的身上。

④ 用各种颜色表现出立体感。

三、结尾。

1. 让孩子们把印好的长颈鹿介绍给朋友们。

2. 总结活动。

《大班教案[通用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