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中班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几种蔬菜切面的形状和其内部结构的不同。
2、尝试用蔬菜的切面进行印画,初步学习有规律地排列。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感受印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蔬菜(藕、青菜根、胡萝卜、菜椒、花菜、蘑菇、豆角等)
2、颜料、颜料盒若干,擦手布
3、范画三张,幼儿用纸(围巾)
4、音乐带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和操作,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感知蔬菜切面的形状与内部结构的不同。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蔬菜宝宝。 蔬菜宝宝很高兴,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2、教师拿出水果刀,出示花菜,请幼儿猜一猜花菜切开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用刀把花菜切开,引导幼儿观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像小树)
3、出示蘑菇,请幼儿猜一猜蘑菇切开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用刀把它切开,引导幼儿观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像小伞)
4、出示胡萝卜,请幼儿猜一猜胡萝卜切开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用刀把它切开,引导幼儿观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实心)(像圆形)
5、出示菜椒,请幼儿猜一猜菜椒切开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用刀把它切开,引导幼儿观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空心)(像小花)
6、菜椒与胡萝卜的切面有什么不同?(空心、实心)
小结:这些蔬菜宝宝变的魔术真好玩,有的切面像小树,有的切面像小伞,有的切面是空心的,有的切面是实心的,真有趣。
二、出示范画,示范讲解蔬菜印画的方法。
1、秋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小朋友们,老师请蔬菜宝宝帮忙,给你们做了些漂亮的围巾,大家来看看。
2、出示范例让幼儿欣赏
这条漂亮的围巾上有哪些图案?是哪个蔬菜宝宝画出来的?
(青菜根像玫瑰花)
(菜椒宝宝和豆角宝宝还可以画成一朵漂亮的小花)
3、小朋友们,这些图案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有规律)
怎样的规律?(图案)(颜色)
小结:这些围巾,有的图案排列有规律,有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这些有规律的花纹印在围巾上,真漂亮呀!
4、示范,讲解印画的方法:
你们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先在心中想好:你准备请哪个蔬菜宝宝帮忙,用什么颜色,准备按什么规律。然后拿好蔬菜宝宝,用力按压在纸上。一个图案就印好了。用过的蔬菜宝宝要送回原来的颜料盒。接着按规律,拿第二个蔬菜宝宝,按压在纸上。以此类推。
三、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放背景音乐)
1、老师要做这么多的围巾,忙不过来,小朋友们,你们帮老师一起来做,好吗?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白围巾,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和颜色,进行有规律的排列,把围巾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3、(提出要求)装饰的时候,排列要有规律,可以图案有规律,也可以颜色有规律。画面要干干净净的,不脏乱。用过的蔬菜宝宝要送回原来的颜料盒。同时,要保持桌面和小手的干净。比比谁的本领大,能做出漂亮的围巾来。
4、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幼儿:用过的蔬菜宝宝要送回原来的颜料盒。
引导幼儿挑选多一些的蔬菜来印,保持衣服桌面干净。
指导幼儿注意图案和色彩的规律性。
四、展示讲评
1、把幼儿作品悬挂展示,供幼儿欣赏。(低一些)
(提醒先完成的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你喜欢哪条围巾?为什么喜欢?(是哪个蔬菜宝宝变的?这些图案、颜色是怎样排列的?画面干净吗?)
2、讲评
师:你喜欢哪条围巾?为什么?你觉得什么地方漂亮?(幼儿讲述)
3、小朋友们,你们真能干,装饰出这么漂亮的围巾。等天冷了,我们就可以围起来了,开心吗?
中班教案 篇2活动设计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不通风筝的颜色和图案,感受风筝的美,激发设计风筝的欲望,活动结束师生共同欣赏自己设计的风筝,活动延伸带幼儿到户外放风筝充分感受放风筝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风筝面。
3、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室里布置“风筝展”,课前带幼儿参观、欣赏过各种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特征。
2、幼儿课前已经知道并练习过用不同的方法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3、教师制作好的风筝面若干,一只采用的装饰材料颜色和马夹袋底色差不多;一只图案排列比较凌乱,分布不均匀;还有一只颜色深浅搭配清晰,图案分布均匀。
4、人手一只马夹袋、剪刀、胶水。
5、每组放有各种彩纸(皱纹纸、自粘纸、手工纸、泡沫纸);剪好的几何图形若干;几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教室,自由欣赏各种风筝。(3分钟)
1、幼儿自由欣赏各种风筝。
教师引导语:“哇!这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看!”
2、幼儿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师在旁倾听。(如有幼儿提到喜欢风筝对称的话,就请他在集体面前说说,可直接引出下一个环节)
教师引导语:请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喜欢那个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二、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5分钟)
过渡语:小朋友刚才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风筝,徐老师这里也有一只我喜欢的风筝。
1、出示一只图案对称的风筝。
教师引导语:你们觉得它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幼儿感受这只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和图案都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看看这只风筝左边的翅膀和右边的翅膀,你发现了什么?翅膀上的图案呢?『一样在哪里?(引导
幼儿说出图案的大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的,还是教师直接说出比较好)』
三、幼儿讨论如何装饰风筝面。(15—20分钟)
教师引导语: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只漂亮的风筝好吗?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几只风筝面,请幼儿比较怎样装饰可能最好看。
教师引导语:
(1)你最喜欢哪只风筝?为什么?(引 ……此处隐藏1800个字……小乌龟爬到高高的大树上和长颈鹿说话;还有的要送给小乌龟高高的梯子……听了故事的第二部分,孩子们喜欢小乌龟为长颈鹿着想、长颈鹿为小乌龟着想,更为他们终于成为好朋友而高兴,听完故事最后一句,孩子们自发的拍起了小手。
第三环节:孩子们完整的思考故事,体会长颈鹿、小乌龟交朋友不成功的心情,体验他两终于成为了好朋友的'快乐。并且引导孩子回到生活中,说说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相处,孩子们都抢着说自己与朋友分享的快乐。
本次活动孩子们倾听故事认真,语言积极、主动,能联系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但发言的面还不够广,这一点值得我深思。
中班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听到电话铃响能主动接听,并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您好!”“再见”等。
2、养成良好的接打电话习惯。
【活动准备】
电话机(幼儿人数的一半)、幼儿有接听电话的经验,会用简单的礼貌用语。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活动,引出活动主题
师:叮铃铃叮铃铃,一头说话一头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打生活用品
师:平时你们都接听过电话吗?你接听过谁的电话?你接电话时说了什么话?(幼儿简单讨论)
二、分组游戏“小小电话吧”在体验活动中学习接听电话的礼仪
1、师:你想和好朋友打电话吗?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小小电话吧”,每个“话吧”可容纳四个人,可只有两部电话。怎么办?(引导孩子说出轮流游戏)现在就请你和好朋友一起去打电话吧,
2、幼儿分组打电话,教师观察孩子接听电话的礼仪。
3、集中幼儿,请2-3组孩子前面来表演。
师:你刚才接听了哪个好朋友的`电话,请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表演一下。
师点评:XX接听电话的声音真好听;XX接完电话还有礼貌地和好朋友说再见呢,真棒!我还发现XX拿放电话听筒都是轻轻地,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三、观看视频,引导孩子观察接听电话的礼仪
1、师:出差的爸爸给洋洋打来了电话,我们一起来看看洋洋小朋友在家是如何接听电话的,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2、幼儿边观看视频边思考问题。
3、一开始洋洋在做什么?(看书)电话铃响,洋洋就放下书去做什么?(洋洋真棒,电话响主动接)
4、洋洋轻轻拿起电话听筒,说了什么话?他说话的声音好听吗?(对呀,洋洋说话的声音真亲切,爸爸在说话的时候他听的真认真。)
(现在我们一起学学用好听的声音接电话,喂,您好!我是XXX,请问您找谁?)(先问好语亲切)
5、要挂电话了,洋洋说了什么话?(通话毕说再见)
(爸爸再见!)
6、电话讲完了洋洋是怎样放听筒的?谁来学一学。(有礼貌轻挂断)
6、教师小结:现在我们怎样接听电话了,听到电话铃响要——(要主动去接)
拿起电话先问好——(喂,您好!)。讲完电话要说——(再见)电话听筒要——(轻轻拿轻轻放)我这里还有一首接听电话的礼仪儿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听录音)
四、再次游戏,教师提出接听电话的要求
1、师:你们还想和好朋友打电话吗!这一次,我们要先想一想接听电话应该怎么做?要说什么礼貌用语?我们来比一比谁是会接电话的文明宝宝?
2、我们两人一组,一个打,一个接听电话,打完后两人交换。
3、幼儿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孩子接听电话的礼仪,并点头微笑给与鼓励,并给文明宝宝一些小奖励。
4、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表演.
五、拓展游戏
请幼儿与听课老师打电话,让幼儿回答一些问题(如:问问孩子妈妈的电话号码等),初步让幼儿学着在电话中讲清一件事。
中班教案 篇7教学意图: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种子成熟了,孩子们都被这些变化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豆子》。培养不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1.感知数量的多少,初步体验并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
2.培养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记录表 白扁豆 黄豆 绿豆。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活动。
请全班幼儿分别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是谁,是男生还是女生。
师: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姓张,你们可以叫我张老师,请你们也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自己。
二、出示豆子,初步尝试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豆子,你们看,这是什么?(蚕豆)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抓一把,老师也来抓一把,你们猜猜看,谁抓的豆子多?(幼儿猜想)
2.出示三种豆子。(黑豆 白扁豆 黄豆)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豆子,你们认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抓一把豆子)
怎样知道每一种豆子有几颗?(分开来数)我们来数一数,记一记。
3.出示记录表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记录表,小朋友看一看,表上有什么?黑豆的棵数记录在哪里?为什么?
(介绍记录表、记录)
三、动手操作、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试试?请小朋友记住哦,抓完豆子以后,要先数豆子,再记录,记录好了之后,将记录卡挂在脖子上。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集体交流
师:下面哪个小朋友看着记录卡来讲一讲,你的豆子每种有几颗?
幼儿:我抓了××个白扁豆,××个黑豆,××个黄豆。(出示拍摄的照片)
引导幼儿讲述自己不同数豆子的方法
(分类数 点数 一个一个的数)
3.再次操作
师:刚才小朋友用了这么多的方法来数豆子,现在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新的任务,再抓一把豆子数一数,在记录卡的反面记录下你抓的豆子的数量,给最多的`记上标记。
4.再次交流
教师将操作情况拍照记录下来,请小朋友讲述抓得最多的豆子是哪种豆子。
四、结束:
师:我发现每个小朋友抓出来的豆子都是×豆最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次再讨论,今天我们就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教学反思:
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在数学教育中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还表现为能力和经验上的差异。所以,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要“求同”,还应“存异”。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差异给予适当的补充、点拨和启发。重视个体差异是幼儿教育“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