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5-07-11 22:08:05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锦7篇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观察生与熟食物,发现生与熟的不同。

增进幼儿对食物的煮熟过程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 生的河虾、鸡蛋、速冻汤圆、饺子、发面团若干,熟的河虾一盘。

2、 小电饭煲2~3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小朋友,过春节的时候,你们在家吃到过哪些好吃的菜?

2、你看过妈妈烧菜吗?说说生的菜和熟的菜有什么不同?(请幼儿举一种菜的例子给予说明)

二、观察并烧制食物

1、出示一盘生河虾和熟河虾,让幼儿区分生和熟。

说说哪一盘是生河虾,哪一盘是熟河虾呢?

你是怎么看出(判断)生和熟的?生河虾和熟河虾有什么不一样?(熟的虾颜色是红的,有香味道又鲜)果真吗?老师来煮一煮试试。(教师把生河虾放在电饭煲里煮一煮,看一看外壳有什么变化)

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生河虾、熟河虾的不同。

2、让幼儿观察汤圆和饺子生熟的变化。

将电饭煲中的`水烧开,分别放下汤圆和饺子,观察这时候的汤圆和饺子是怎样的?(沉在下面,是生的)烧着烧着汤圆和饺子怎么样了?(浮起来了,熟了)

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汤圆、熟汤圆、生饺子和熟饺子的不同。

三、幼儿操作

请一部分幼儿揉发面、做成小面包样,一部分幼儿打蛋浆。(教师事先把蛋打在盆子里,再让幼儿舀到小碗里,把蛋黄打散)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师把幼儿做好的生面包和生蛋浆放进电饭堡里蒸,留下一些生的面包和蛋浆

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面包和熟面包、生蛋浆和蛋羹的不同。

四、生活经验交流

为什么有些东西要烧熟了才能吃?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鼓励幼儿大胆实验,个性记录,充分表述。

3、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幼儿对重心现象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空胶囊、小钢珠、小石子、绿豆、透明管、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2、知识准备:了解圆的物体(如小圆球、小钢珠)是会滚动的。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情引趣。

1、教师变魔术:小胶囊翻跟头,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粒小胶囊,这个小胶囊它可不一般,它今天还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节目,想不想看?

师:小胶囊在干什么?你们想试一试吗?

2、幼儿动手试一试。

3、幼儿讨论:为什么我们的小胶囊不会翻跟头,而老师的能翻呢?

二、猜想互动,集体统计。

1、幼儿猜想:

师:老师带来了你们说到的绿豆、小钢珠、小石子(看实物照片),小朋友们请你们猜一猜:在空胶囊中放哪种物体能使它翻跟头?(出示绿豆、小钢珠、小石子)幼儿一:绿豆。幼儿二:小石子。幼儿三:小钢珠。

2、介绍记录表,幼儿猜想教师记录。

师:请小朋友大胆猜想,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的猜想结果。

3、教师统计幼儿猜想结果。

师:你觉得绿豆能让小胶囊翻跟头的请举手;你觉得小石子能让小胶囊翻跟头的请举手;你觉得小钢珠能让小胶囊翻跟头的请举手。

三、动手操作,个性记录。

1、交代实验操作要求。(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各种材料来实验。)

师:请小朋友们将这三种材料,每一次选一个放在小胶囊里,试一试,看看有什们发现,然后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你的实验表中。(操作时,请注意安全。)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3、幼儿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四、共同交流,共享经验。

1、生生互动,交流记录表。

师:请做好实验的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交流一下你的新的发现。

2、展示记录表,请多位幼儿分享各自的发现。

3、出示大统计表,验证猜想。

师:猜想只是一种想法,而动手操作才能让我们发现其中真正的秘密。

五、观看课件,了解原理。

1、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钢珠使小胶囊翻跟头的真正原理。

2、师小结:因为小钢珠是圆的,它在小胶囊里会自由滚动,它又比小胶囊重,所以当小钢珠滚到胶囊的这一头时,胶囊的另一头就翘起来了;当滚到另一头时,这一头又翘起来了,这样接连不断地滚动,小胶囊就像杂技演员一样连续不断地翻起跟头来了。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小胶囊翻跟头的秘密,开心吗?(开心!)

六、延伸。

师:除了把小钢珠放进胶囊里让它翻跟头,还有没有其他的材料会成功呢?

活动反思:

1、操作探索前善“导”。此活动一开始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学习的意向,激起幼儿探索发现的冲动,带着“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的'问题非常投入、专注地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2、操作探索中敢“放”。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敢于放手,但却不放任自流。比如在尝试让小胶囊翻跟头的过程中,幼儿难免会有些困难,会有失败,但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方法提供给他们,而是鼓励幼儿再尝试,或请教同伴、或合作商量,自己解决问题,习得经验,真正把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成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3、操作探索后能“启”。每次操作探索后,教师能够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使知识、经验在幼儿的头脑中得到内化,并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以及记录活动中不断丰富。教师还善于设疑,启发幼儿思考,进行猜测,进而继续探索发现,直至解决问题。比如在幼儿第一次操作发现小胶囊并不能翻跟头时,教师马上提出“为什么你的小胶囊翻不了跟头?”、“有什么办法让它也能和智力蛋一样翻跟头呢?”等问题,使幼儿进行了再尝试、并从中发现了小胶囊翻跟头的秘密,自然习得了一些新的经验和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班级

大班

重点领域

科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怕痒。

2.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得到情绪的宣泄。

3.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体验给他人制造快乐的成功感。……此处隐藏2057个字……,水越深,压力越大,水越浅,压力越小。

3、师:小朋友们真棒,都是小小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回到家后还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再做做这个实验,告诉爸爸妈妈这个科学小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

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4、总结,结实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探索的过程。

3. 提高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空胶囊、轨道、塑料珠、沙子、小棍子、小钢珠。

2.猜想、实验记录表、笔。

3、教师魔术道具、背景音乐、重心转移原理课件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配乐魔术表演。

2、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

教师小结:这些是魔术,使人们运用特殊的道具进行表演的。

3、魔术揭秘

二、出示神奇的胶囊,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位客人,大家认识它吗?小胶囊要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谁能发现他的秘密在哪里。

1、教师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小胶囊为什么会翻跟头呢?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小胶囊为什么会翻跟头吗?那就要动脑筋想一想、动手试一试。老师在椅子下面为小朋友准备了小胶囊和轨道,现在大家试试看,把你的小胶囊小心的放进轨道,看看它是不是也会和老师的一样在翻跟头。

2、幼儿尝试操作,用自己的办法让胶囊翻跟斗

师:“你们的小胶囊会翻跟斗吗?”“为什么我的小胶囊能翻跟斗,你们的小胶囊却不能翻跟斗?”

三、观察比较、引发猜想。

1、教师揭示胶囊翻跟头的.秘密

师:为什么你们的小胶囊不能像老师的一样翻跟头呢?因为老师的小胶囊里装入了一个小宝贝。这小宝贝啊,可能是小豆子、小钢珠、沙子、小棍子(出示材料图片)。

2.认识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特征。

(1)请幼儿用各种方法感知并讲述

请孩子们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四种材料的差异,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东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结:钢珠和小豆子都是球体,能往任意方向滚动,但钢珠要重些;

小棍子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沙子是散开的不能滚动。

请幼儿猜一猜:这些材料哪种材料放在小胶囊里会让胶囊翻跟斗呢?

3、孩子们猜测,讨论,填写猜测表。

教师介绍记录卡,请幼儿在打有问号的猜测一栏中填上自己的猜想,认为是的打√。塑料珠图沙子图钢珠图棍子图?小手图

四、幼儿动手操作(配乐)

1、验证猜想

师:大家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呢?

请孩子们先将自己猜测的那一种材料装进小胶囊后再在轨道里试试,再将剩下的三种材料分别装进小胶囊后试试。看看是哪一种材料放进胶囊能让它翻跟头,并记录操作结果,在小手图一栏中能的打√,不能的打×。

2.交流探索结果

请每组选派一位小朋友来把你们实验记录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并请他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如何设想、如何验证、结果如何。

3.师生共同验证钢珠放在胶囊里后,胶囊就会出现翻跟头的现象。

师:猜测只是想法,要动手试一试才知道。刚才我们进行了猜想,后来又进行了操作验证,发现是谁让小胶囊翻起跟头来的?

师:为什么小钢珠放在胶囊里,胶囊就会翻跟头,而塑料珠、沙子、小棍子放进胶囊,胶囊却不会翻跟头呢?

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幼儿从材料的特征进行分析。

4.演示课件,了解胶囊翻跟头的原理。

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钢珠使小胶囊翻跟头的真正原理。

教师小结:因为小钢珠是球体,会自由滚动,它又比小胶囊重,所以当小钢珠滚到胶囊的这一头时,胶囊的另一头就翘起来了;当滚到另一头时,这一头又翘起来了,这样接连不断地滚动,小胶囊就像杂技演员一样连续不断地翻起跟头来了。这种有趣的现象叫做重心转移。在像胶囊这样的空心物体里装进大小适中、会滚动的、有一定重量的球形物体,那么只要我们让里面东西一滚动起来,就会带动它有规律地连续翻跟斗。

五、听音乐玩“小胶囊翻跟头”的小魔术

1、自由展示小胶囊在轨道中翻跟头

2、拓展:(1)师:我们可以让小胶囊在轨道里翻跟斗,你还能让它在什么地方翻跟斗呢?

(2)能不能让会翻跟斗的小胶囊站立不动,想一想为什么它也会站立?

(在音乐中自由探索“魔法小胶囊”游戏结束)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