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25 19:42:06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5篇)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识记重点字词;

⑵ 把握本文的结构大意,掌握文中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全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入侵者的概念以及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等问题。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应该密切的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注意观察生活,科学的认识与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策略与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分析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

二分钟演讲;教师念优秀文章。

一、新课导入

念一则新闻,有关生物入侵。

二、识记重点字词

三、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说说本文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进行描写的'?试概括每一个段落的大体意思。

精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组: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为什么在自然条件下的生物迁移不会造成生物入侵的现象发生?

3、在文中的3、4自然段作者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的现象?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哪些生物入侵的现象?如果有,请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记】

本文教师通过问题组的形式帮助学生解读全文就好,通过课文联系实际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培养学生的环保科学意识。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为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有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作一番考察。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小组内交流:

(1)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

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三、编写提纲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 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 段)

揭示态度:--( 段)

采取措施:--( 段)

四、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C.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五、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六、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七、布置作业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此处隐藏25661个字……地方,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商榷,如教学目的中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这一点就体现得不够突出。字词缺少时间强调。原先设想使用穿插讲解的方式灵活的点到即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却疏忽了这一点。

【行家点评】

语文组首席教师林璇老师点评:本教学设计能紧扣单元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精神的要求。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尤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表要求。读、说、议、写四个还击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以探究合作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质疑解题的过程中的阅读说明文之法。因此本教学设计是合理而有创新特色的。

校教科室副主任黄乃禧老师点评:本教学案例突出了双主探究,历练得法校本课题的思想。师生当堂交流探究,学生合作训练。让学生做到了一课一得。以课文为例,拓展了学生事理说明文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参与其中掌握了生动地说明语言的运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上台展示的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如能随机点评学生的作品,将能兼顾得比较全面。

语文教研组组长蔡戎老师点评:这一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逻辑顺序与说明方法的作用的基础上,动手实践写作,做到了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能有所得。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的强调还是显得不足,有待改进。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质疑问难,学会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屏显水葫芦图片,问:图片上的这种植物叫什么?(生答。)几十年前,我国为了净化水质引进了水葫芦,没想到水葫芦的繁殖能力惊人,现在已给我国造成严重的危害。请看今年11月27日《大江晚报》的一则新闻:(屏显新闻链接)

“绿魔”侵入上海外滩

本报上海11月26日电绿!到处是绵延的绿!从11月23日开始,上海黄浦江景观水域满目都是随波漂荡的绿色水葫芦,或呈带状,或堆积成毯,绵延黄浦江中下游水域约20公里,看得游客触目惊心。

对此,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水上环境管理处表示,目前,水葫芦爆发的速度已经超过作业部门的打捞能力,因此黄浦江上游已告“失守”,漏网的水葫芦顺流而下,漂至外滩。这也是“绿魔”今年首次侵入上海景观水域。

记者昨天在上海浦东滨江大道看到,黄浦江景观水域四处漂着绿油油的水葫芦,尤其是江中心更是形成了两三条绵延数公里的带状水葫芦,如同一条条绿色丝带,在靠岸的滩涂上,被潮水带来的水葫芦更是堆积成片,如同一块块绿毯,而在一些死角处,水葫芦更是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挤得“水泄不通”。江中,一条打捞船正奋力地捞着水面上的水葫芦,而船上的水葫芦已堆得如同小山一样。

请学生朗读新闻。

去年,黄浦江、苏州河打捞水葫芦总量达10万吨,今年估计将达100万吨。因此,水葫芦在记者的眼里成了“绿魔”。那么,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是怎么称呼它的呢?(生答:生物入侵者。)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梅涛的文章《生物入侵者》,了解有关生物入侵的知识。

二、质疑探究

1、读题目,说说学习本文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生提出问题,师生相互交流答疑。

教师准备问题:

屏显想一想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它有什么危害?

2、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是怎样的?

3、本文还介绍了那些生物入侵的知识?

4、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屏显本文写作思路,明确本文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的,这是逻辑顺序。)

速读课文比赛,圈点勾画出相关知识点,回答问题。

三、重点探究

说明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为了把事物说明得清楚明白,还要运用说明方法。

屏显品一品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找出相关的例句,并用简要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四人一组,合作交流。

(屏显: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1、列数字:

① “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②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举例子:

①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②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

①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b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四、拓展延伸

屏显说一说

1、从文章中你知道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作介绍、相互交流。教师补充相关材料(克式鳌虾、一枝黄花等,屏显图片)。

2、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畅所欲言。

五、教学小结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六、作业设计

屏显做一做

在搜集生物入侵者材料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

板书设计

逻辑顺序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