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手》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02 19:42:09
《炮手》教学设计

《炮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炮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炮手》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在一百多年以前,德国军队入侵法国,强行侵占了巴黎郊外的小山村,并在这所山村的人家中驻扎部队,企图下一步袭击巴黎,霸占法国领土。但是一位普通的法国的士兵,一位爱国的士兵,一位默默无私奉献的士兵,用心血谱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课文写的就是在这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中一名普通炮手的感人故事。当将军发令向德军的驻地——一座红瓦白墙的房子开炮时,炮手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向那座房子开炮,而那座房子却是他家唯一的财产,多么令人赞叹,多么令人震撼啊!

这个故事不长,全文以人物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并以对话为主贯穿全文。他们的对话完全是一个长官与一个严格执行命令的士兵之间简短的一问一答,文中在写对话的同时描述炮手的神态变化,他的脸色由“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形象地表现了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悟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本年的阅读要求中提到:要指导学生进一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阅读,我设想通过充分地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炮手的内心世界,感悟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默默奉献精神。

二、学情分析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对战争的实质不甚了解,而本课的时代背景和我们现在相距一百多年,考虑到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可能有困难,上课前鼓励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战争的影片,了解战争的目的、意义,懂得军人的使命是为了祖国的安全,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读懂课文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5个,会写9个。

2、找出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炮手的心情。

3、用联系上下文和比较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苍白、煞白、惨白、凛冽、喝彩、仅有“等词语。

4、学习课文,理解“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

5、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

6、续写“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故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多种手段 创境激情

1、板书课题:《炮手》,齐读。问题:你知道炮手吗?为什么课文以“炮手“为题?

2、同桌交流,你对战争了解多少?战争中作为军人,他们的职责是什么?

3、出示插图,看看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执行什么任务?远处的浓烟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特别注意多音字“颤”的正确读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朗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相互交流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交流 具体感知

1、默读课文,设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2、细读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如: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还要亲手炸掉?)

3、再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吗?

4、小组讨论,自己有什么想法,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

5、梳理小组同学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准备提出全班解决。

6、全班反馈,集中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7、教师点拨,深入理解。问题:课文用了哪个表示颜色的词语来描写炮手不同时刻的神态?几次使用有什么不同?找出来反复读一读(苍白——煞白——惨白),用心品味一下炮手神态的变化。[点评:关键处,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8、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凛冽、喝彩、仅有。

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突出重点 精心品读

1、师:同学们的问题解决了,我也有两个问题请大家解答,可以吗?

(1)为什么裹着大衣的副官冻得浑身打颤,炮手的额头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2)敌军驻地——红瓦白墙的农舍被击垮后,将军连声喝彩“干得好!”炮手的脸颊上却流下了悲伤的热泪。(师:先不忙着回答,找出这两处句子多读几遍,再联系前后内容想一想。)

2、比较两组句子,体会炮手的内心世界。

“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大颤,可炮手的额头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干得好,伙计!这座农舍看来不太结实,它全垮了!’”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看炮手。可是,他大吃一惊: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1)读一读。

(2)比一比,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为什么炮手与别人的神态截然相反?

假如你是炮手,当时会怎么样呢?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写,你读了之后印象如何?

(4)议一议(交流刚才的问题)。

(5)有语气地读这两组句子,认真体会炮手的内心活动。

3、分角色朗读全文(叙述和旁白同桌齐读)

4、说一说,这时你的心里有是怎么想的?(可自言自语,可随意跟他人交流。)

5、教师小结。

(五)续写课文,拓展延伸。

1、范读。

2、师: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消灭侵略者,炮手奉献出自家仅有的一点财产——红瓦白墙的房子。请同学们替作者续编故事——战争胜利了,炮手回到亲爱的家乡……

3、学生续写。

4、反馈。

(六)检查指导写生字(略)

五、案例点评

本课设计突出了以下几点:

1、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本课设计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具体感悟”、“突出重点,精心品读”等环节,引导学生渐进有序地读书,理解、感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改新理念。

2、“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整课书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有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带着问题认真、充分地阅读,细心品读,以读促讲,以读代讲,以读代教。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突破课文重难疑点。

3、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苍白、煞白、惨白”进行比较,仔细体会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帮助其对文 ……此处隐藏22362个字……了更好的运用,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主要教学环节:

一、回忆课文。

二、找出重点句。

三、研读重点句,找出重点词,加深理解。

四、指导朗读,品味神态描写的作用,练习使用冒号和引号。

五、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情感,产生共鸣。

六、更换题目,升华主题。

七、即兴选题,口头创作。(时间有余情况下的机动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灵活使用引号、冒号。

2、培养学生读中勾画,读中置疑,合作探究解疑的能力。

二、情感与价值观:

1、真切体会炮手舍家为国的'高贵品质。

2、培养学生舍己为人、勇于奉献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感受炮手说话时的心情。

2、指导学生善于用神态描写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炮手神态的变化对表现课文中心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学流程:

一、回忆课文导入:

看大屏幕插图及文字显示。以什么时候,在哪,谁在干什么,怎样干?为纲要简述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再次明确,这是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授:

(一)、回读,找重点句:

1、听课文朗读录音,边听边勾画出描写炮手神态的句子。

2、学生汇报补充后,大屏幕显示如下五个描写炮手神态的重点句:

(1)、“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2)、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见了,将军。”

(3)、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4)、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5)、可是,他吃了一惊:炮手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录音培养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自主查找、汇报则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协作取胜的意识。]

(二)、研读体会,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练读以上重点句,提问读,学生评,再读。

《炮手》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7个,会写8个。

2、找出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炮手的心情。

3、用联系上下文和比较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苍白、煞白、惨白、凛冽、喝彩、仅有“等词语。

4、学习课文,理解“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

5、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

6、续写“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故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对话描写和神态变化描写的句子,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假如有一天放学回到家,妈妈端出一盘你最喜欢吃的羊肉串,你会怎么说?(今天吃羊肉串。)假如还有一天,你已经吃了一个月的羊肉串而且顿顿羊肉串,晚上回到家,妈妈端出来的还是一模一样的羊肉串,你会怎么说?(今天吃羊肉串)

2、记住,不同的想法,你会读出不同的语调,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3、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我写下今天的课题《炮手》,注意炮左边要窄一点,右边宽一点。

二、新授

1、什么是炮手?

2、(课件)读句子: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指导孩子读)

3、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炮手?

4、这样一个看似很普通的炮手,却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一百多年前,德国侵略了法国,占据了村庄夺去了农舍,冬日里的一天,法国军队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国土向德国发动了攻击。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故事,请翻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5、同学们真会读书,黄老师考大家。(课件)(读词)

6、很好,就这样,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课文再读给同桌听一听。

7、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老师等不及了,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指生读段落)

8、课文读到这里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炮手明知那是自己家的房子还开炮。)

9、同学们,无声的语言利于我们思考,默读课文,画一画,哪些句子写出只有炮手自己心理明白,他要炸掉的就是自己家的房子?(可找出炮手的神态、语言、与别人的相反反应。)

(1)(课件)神态描写:“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

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2)语言描写:“请您原谅,将军。”炮手低沉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3)(课件)对比的手法:这是,裹着大衣的军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前额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将军连声喝彩,回头微笑着看着炮手。炮手的脸颊上留下了两行热泪。

10、读到这里我多么希望我就是那位炮手、那位将军、甚至一个旁观者也行。谁愿意当炮手,谁愿意当将军?其他人当旁白。(音乐)(1———13)

11、炮手为什么流下了两行热泪?因为:(课件)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12、炮手瞄准的目标是什么?只是自己的房子吗?(闭眼——放音乐——想象)

(为了这座房子,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辛勤工作、清苦生活。在这座房子里,炮手和他的家人曾经有过多少美好的回忆。在院子的葡萄架下,炮手和他的朋友常在那喝着茶,聊着天,在房子后面的小花园里炮手和孩子们常在那玩游戏。)

13、想一想,他们还可能在这座房子的房前屋后做过什么?

14、可就在那一声炮响后,房子没了,花园没了。这时他什么心情?

(课件)于是炮手低声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15、可明知那一炮后,房子会没掉,为什么你还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16、(课件)因为:(为了国家,哪怕牺牲财产和生命,也在所不惜。)让学生读。(板书:国家)

17、为了祖国这个大家而失去小家,这就是奉献。(板书:奉献)(课件:炸洪)

18、(课件)读: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苏联]高尔基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多少,而不应该看他索取多少。——[美国]爱因斯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三、扩展

如果你是将军听到炮手这样说你会怎么做?

战争胜利了,炮手回到亲爱的家乡……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炮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