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02 19:42:08
2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2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倍数特征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倍数特征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2、3、5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2、3、5的倍数的活动,感悟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应用。

2、体会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是2、3、5倍的特征。

【学情分析】

通过练习来巩固2、3、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在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

一、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2、3、5的倍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3、5数的倍数,那么大家就在表中找一找2、3、5数的倍数。(独立完成)

1、指名回答,集体判断。

2、指名说一说2、3、5数的倍数的特征。

3、对比异同。

二、回顾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1、指名回答。

2、小组补充。

3、练习:(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说出8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

②说出5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5~35以内的偶数。

【课堂练习】

出示投影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倍数特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经历2、5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2、5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在观察、猜想、验证和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和初步的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归纳、概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2和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数学王国里的5部落和2部落要召回散落在外的人马了,召回条件:5部落只召回5的倍数,2部落只找回2的倍数。

2、师生比赛找5的倍数和2的倍数。

3、老师之所以获胜,是因为运用了“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今天的探索之旅,一起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

二、自主探究

1、拿出尝试研究单,完成第一题。

读要求,自主找到1—100中2的所有倍数和5的所有倍数。

2、汇报找倍数的方法和结果。

三、小组讨论交流

1、仔细观察5的倍数和2的倍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共同完成尝试研究单的第二题。

2、小组讨论。

四、汇报交流

1、汇报5的`倍数特征。

(1)哪个小组来汇报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谁能举个更大一些的数来进行验证?

(3)小结: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5或0。

2、汇报2的倍数的特征。

(1)哪个小组来汇报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谁能举个更大一些的数来进行验证?

(3)小结: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2、4、6、8、0。

3、汇报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最后一列,你有什么发现?

(2)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五、教师点拨

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知道了5的倍数的特征和2的倍数的特征,以后我们再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和2的倍数可以只看个位就行了。

六、挑战自我

1、将下面的数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18、24、30、31、45、56、60、72、75、80、95、100

2、一本30页的画册,翻开后看到两个页码,其中有一个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想一想:看到的可能是哪两页?

3、学校举办集体舞比赛,分“双人舞”和“五人舞”两个项目。看下面几个班的学生人数,你认为各班表演哪种舞蹈比较合适?为什么?

七、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板书设计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篇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2倍数特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学会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探索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观察法和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什么叫因数?什么叫倍数?学生举例说明。

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二、互动新授:

1.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出示教材第9页“百数表”,让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上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做上记号。(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百数表”按要求进行操作)。

(2)组织交流。提问:5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把自己的发现向同学说一说吗?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 ……此处隐藏10825个字……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3页内容:《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或5的倍数。

2.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发展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和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2、5的倍数的特点以及奇偶数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百数表、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乘法或除法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6×12=72

46÷2=23

65×5=325

85÷5=17

2.在30秒内写出5的倍数,看谁写得快又多。

师:能写完吗?为什么?

理解: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二、新授

(一)在百数表中圈出5的倍数

师启发:

怎样写就不重不漏?(有序思考,按顺序写。)

(二)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5的倍数,同桌讨论:它们有什么特征?

(1)交流汇报;

(2)举例验证;

(3)得出结论: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2.师小结:

我们既可以用乘法验证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也能用除法来验证一个数是否是5的倍数。

3.练习:快速判断以下各数是否是5的倍数。

24

55

62

850

20xx

(三)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1.四人小组合作,利用百数表圈出2

的'倍数,观察:它们有什么特征?

2.小组交流汇报。

3.验证得出结论: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四)认识奇偶数

1.小组同学自学: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2.代表发言,师板书:

像2,4,6,8,…这样的数,是2的倍数,也叫偶数。

像1,3,5,7,…这样的数,不是2的倍数,也叫奇数。

三、巩固练习:

1.圈出5的倍数。说说:你能快速圈出5的倍数的方法。

2.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说说判断的要领。

3.解决实际问题。

4.找出2、5各自的倍数,以及它们的公倍数。

5.小结:

2、5的公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的数。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倍数特征教学设计14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后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一是成功的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前段时间学习了倍数,谁能说几个2的倍数?(只要是对,学生们随便说)谁能说几个5的倍数呢?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如果随机给你一个数,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2、5的倍数呢?有,如果这节课认真听,你肯定能掌握其中的`奥秘。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二是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学号,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我安排了“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左手”、“请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右手”的练习,以及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2或5的倍数”的练习,这些练习内容使枯燥的数字练习变得生动了。这即巩固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意义的理解。又让学生对规律的运用更加灵活了,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真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

不足之处是: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索规律时,我认为猜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但猜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需要因势利导。在开展探索规律时,我先组织让学生猜想秘诀是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猜想的依据,因此,他们的思维不够活跃,甚至有的学生在“乱猜”。这说明学生缺乏猜想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倍数特征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和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3×2 1.4×7 5÷0.01 85÷0.5

12+0.1 0.12+0.6 10-0.1 9.1-1

(2)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或倍数

9的因数: 12的因数: 36的因数:

3的倍数: 7的倍数: 11的倍数(50以内):

二、探究新知

1、写出2的倍数(20以内):

讨论找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引出: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练习:书本17页的做一做。

2、出示1——100的数字表,在表中找出5的倍数 。

讨论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练习:下面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又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讨论找出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3、回顾知识点:说出写出2的倍数、5的倍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什么叫做奇数偶数。

三、练习

1、举例(每题3个)2的'倍数、5的倍数、既是2又是5的倍数、奇数、偶数

2、书本练习20页1、2、3题

四、全课总结1、阅读书本17、18页。

2、自由读特征、概念2遍。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2,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偶数与奇数的概念。我想这些知识内容与旧知识很密切,并且每个比较明确,所以我设计了通过练习、讨论、列举等方法放手让学生总结每个概念,出乎意料的是:本来是通过2的倍数导入偶数与奇数的概念,可是学生在讨论2的倍数的特征就把偶数与奇数的概念说出来了,并且2的倍数的特征及偶数与奇数特点与关系都说得很准确,那我就把内容随机变化而引导授课,这样的效果也比较好。通过上这节课,使我重新认识到,放手让学生学习数学,老师轻松,学生又快乐。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综合练习还不够,还要不断的学习改进。

《2倍数特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