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7-10 22:08:04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汇编8篇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汇编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呢?那你听说过张家界,知道它在哪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迷人的张家界》这篇课文,跟随着作者一起来领略这迷人的自然风光。

板书:

迷人的张家界

提问:从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

①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读生字组词:絮、劈、纤、杉、皆、锦、怡。

学生互相提示易错的地方

絮:注意读音

区分"锦、棉、绵"

提出不懂的词语,互相讲解。

②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与课题相照应的句子。

(这次来张家界,我才真正领略了这仙境般迷人的景色,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板书:

仙境般迷人人间仙境

这种写法称作什么?(首尾呼应)

③文章是什么结构?(总分总)怎样分述?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板书:

山奇、水秀、物丰

3.引导学生理解首句的作用

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山峰?说说你快的方法。

小结:中心句的作用:提示全段的主要内容,承上启下,提示了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和其间生存的珍贵动植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4.品读交流,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①品读"奇山部分"自由读2-4自然段,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与同学交流

A."重重叠叠的山峰……一首优美的诗。写出山多、山高、山之千姿百态,美妙神奇。(总写)(反复读,读出赞叹的语气,相同句式的.句子,要注意声调高低或语速成的快慢区别)

B."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神鹰护金鞭。"(边读边想象)

C."我们来到……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既写出了山峰像将军一样威武,又给人一种动感。(个别读)要读出气势。

小结。

②品读"秀水"部分

"……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安谧静美的享受。"

写出了金鞭溪的清澈、静美。(指导朗读)

③品读"物丰"部分

总结文章的表达方法:

A.总分总的结构

B.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5.情境再现

①播放介绍张家界的VCD,感受张家界的迷人。

②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6.课外延伸作业:

(1)查阅有关张家界的资料

(2)学习本课的方法,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缘、骚、逊”等5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题、侧、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结合插图、注释等理解诗意,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古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2.比较两首古诗在写景方面的异同,把握古诗揭示哲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过渡: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向我们传达了为人处世之道。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雪梅》也是一首哲理诗。大雪飘飞,梅花绽放,多么美的景致。可是有一天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诗人正是捕捉住了这小小的争执瞬间,发出令人深思的议论。诗人通过雪、梅的争执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快随老师品读诗句,一探究竟吧!

2.理解诗题。教师板书诗题,并同步讲解。

明确:“雪梅”即雪中的梅花,这是诗人评论的两个对象。

3.介绍诗人,简介背景。

卢钺 ?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以两首《雪梅》留名千古。

创作背景 ?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书上记录不详,推测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二、初读古诗,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古诗及生字,引导学生自读,在读中识记生字新词。

会写的字:阁(ɡé) ? 费(fèi) ? 须(xū) ? 逊(xùn) ? 输(shū) ? ? 会认的字:骚(sāo)人

(2)教师进行生字书写示范,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书写指导:

[阁]半包围结构。“门”阔、大,从左、上、右包围“各”。

[须]左右结构。左部“彡”三撇的撇尖上下对齐;右部“页”的竖撇从横中线的上方起笔,向左下撇出,末笔长点顿笔有力。

[输]左右结构。左部“车”末横变提,书写时先竖后提;右上部撇、捺舒展,罩住下部。阁须输

◆易错提示:

[费]下边是“贝”,不要写成“见”。

[降]右下部是“”,不要写成“干”。

[输]右部下边是“”,不要漏写短横。

(3)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出示阅读要求。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主旨。

(2)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各具有怎样的品质?

(3)同桌之间交流有问题的地方。

2.教师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赏析古诗。

(1)理解“梅雪争春未肯降”的意思。“降”是什么意思?梅雪为什么不肯“降”?这句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降”是“服输”的意思。出示梅花雪中绽放的图片,再结合诗句使学生明白梅雪不肯“降”是因为“争春”,即都认为各自占尽了 ……此处隐藏3863个字……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7

  【创意说明】

1、阅读背诵,体悟诗的情感和意境。

2、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反复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饮酒(其五)

一、导入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二、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

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

(复习《五柳先生传》的文学常识)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3、解读诗歌: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⑴ 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字词了?

⑵ “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

⑶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

⑷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明确:

⑴ ① 喧:吵闹的声音。

② 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 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 辨:说明。

⑤ 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⑵ 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

⑶ 人的自然本性。

⑷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⑸ 各抒己见

三、当堂背诵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l)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阈()宦化()萋萋()柯()

2、文学常识。

1、唐朝时“初唐四杰”指的是、、、。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乐天”就是。

3、《夜雨寄北》作者是朝诗人。

4、原文填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

二、导入

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三、学习第一首《杂诗》

1、朗读《杂诗》

2、作家作品简介:

小组讨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君”是一种什么意思?相当于什么?

2、“应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沉舟”“病树”比喻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五、品味感悟:

思考:①“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

②“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六、课堂小结

《杂诗》表现作者(),()的精神。

《夜雨寄北》(又称《》),是爱情诗,表达诗人()感情。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

1、背诵《杂诗》、《夜雨寄北》。

2、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淮上与友人别》

合作探究

二、《淮上与友人别》

1、诗人简介,见课文。

2、齐读全诗。

3、品析诗句:

4、思考:①诗中第①②句写了哪里东西?有什么作用?

②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

5、主题:《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

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4、主题讨论:

四、《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途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这是一首七言诗,“酬”的意思是。

②、解释下列各句中词语的意思:

⑴二十三年弃置身(弃:)

⑵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4、诗中“万”、“千”是实数还是虚数,该如何理解?再举出这样的例子两例。

5、诗中引用典故的一句是。

6、颈联使诗的情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五、【诗文赏析】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本课小结】

总结反思

我的收获与体会: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汇编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