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书笔记

时间:2025-07-10 12:24:06
大学生读书笔记15篇

大学生读书笔记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读书笔记1

读书笔记——————许知远《醒来》

题外感受:

1、比腰封更恶俗的是在书得封面上印有跟腰封同性质的推语,比如此书封皮上单向街三个字。有事会因为进行了这样的链接后二败坏掉一方之名,出版社却自作聪明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2、书的叙述方式更像《新周刊》的十年总结特刊,在每个时代拎出些典型,却乏善可陈。特别是书的后半部分。用跳色的符号事件说理,跟书的前半部分很不协调。

言归正传:

“每一代人都是特定经验与偏见的俘虏,因为历史成为了不断被重新诠释的过程。

70年代生人,现在大多仕途平坦,赚到手软,有革命浪漫情怀。

而这代人内心也有焦虑迷惘,单从许知远之前书作的名字即可窥见一斑。她们在试图丈量,觉醒与崛起的差距,并努力用行动将其变得更短。他们更在焦虑,为什么醒来的'国民还是一张张受过欺负的骄横嘴脸,时而唯唯诺诺时而飞扬跋扈。娴熟变化角色。

110年有多少重复迂回,难道旨在权衡辩证某路与某种主义的可行与否?知识分子或被社会推就为勇者或无名氏的头衔一世终了。而非见风使舵明哲保身。不论对于权力还是众人,知识分子都不会因此成为嘴舍或领袖。言论中立而富有建设性。从知识分子的言论或行为中,民众不再一味孤行,更多的是获得常识以及行为上的启发。权力者更不会空谈混日,他所面对的将是一群冷静聪明的反对者。

大学生读书笔记2

三毛是她的笔名,她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不起眼,另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可进可出,若即若离,可爱可惩,可聚而不会散,才是天长地久的一种好朋友。”这是我第一次在杂志上看到的三毛语录。当时一眼就发现了这句话,也深深喜欢上了,同时也对三毛充满了好奇。对于她的作品,也有一种阅读的冲动。她的作品浅显易懂、简单、朴素,但作品却透露着真诚与人世间最奇妙的“爱”。而《我的宝贝》则以幽默、简单的写作特点展现在大家面前。

让我感觉她的为人很朴实,不做作,她的作品亦是如此。以自己的经历,带着情感的文笔,用最真实的作品打动读者的心。

“之所以如此爱悦着这批宝贝,实在是因为当年我与它们结缘的时候,每一样东西来历的背后,多多少少躲藏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故事。”我想,这应该是三毛写这本书的原因吧。《我的宝贝》里面有很多古老的,旧的东西的故事,三毛的宝贝几乎呈现在这本书里了。

对于这本书,不仅喜爱里面的宝贝,尤其喜爱她的`特点,笔法幽默简单。个人觉得其中‘林妹妹的裙子’就是典型,很幽默,全书唯独这一情节使我印象深刻。可能是因为她让我的思想稍微“跳动”了一下吧。她可能把她所有的情感融入了这一章节中,仿佛是她本人在向我们讲述着这一物品的由来,手舞足蹈的。不带任何修饰,简单朴素,当初是什么样的情感,就以什么样的情感跃动于笔上。

她说父亲嫌她的衣服不够,要她去买。而她却不喜欢那些太挤的裙子。在古董店里发现了这条林妹妹的裙子。她把衣服穿到了欧洲的大街上时,总有人问她裙子的做工。当我看到“如果有人问我哪里可以买到,我就说‘这是中国一位姓林的小姐送的,不好买哦’时,愣了一下,送的?不应该是买的吗?回头重新看了一遍,不禁被她的小幽默逗到。她以幽默的态度,简单的语言诠释了她对这条裙子的喜爱。

个人觉得‘这是中国一位姓林的小姐送的,不好买哦’这是这则故事的亮点,使这则故事顿时生动起来,活泼的氛围中带着一股神秘的色彩。这则故事前半部分都在叙述着作者不喜欢什么样的款式,不喜欢逛衣店,喜欢去旧书店看书。而只有这句话的这一小段中,真实的体现了作者对这一条裙子的喜爱。同时也将林妹妹林黛玉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是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却让人觉得少了这句话,文章就显得单调了。无法充分体现出这是作者的宝贝,只是简简单单的喜欢,没有到视为宝贝的地步。只是平平淡淡的叙述着这条裙子的来历。但是,增加了这句话,却增加了作者对这条裙子的喜爱,同时也为这条裙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这是中国一位姓林的小姐送的。在中国,有多少个姓林的小姐呢?不禁会让人幻想这位姓林的小姐是一个怎样心灵手巧的人呢?会有这么精致的裙子……不仅写出了这条裙子成为宝贝的理由,同时也让人认可了这是件宝贝,它是林妹妹的,它有着历史,它有价值。

虽然只是其中这么一则小故事,但是却体现了三毛写作的特点,简单、朴素却又不失幽默。我想,她的作品之所以会受到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独特的写作特点和加以情感的文章,不做作。写着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经历,不将他们扩大化,写得轰轰烈烈,只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最真的情感来创作它们。这也是我喜爱三毛作品的原因。

这是第二次看三毛的作品,阅读多了,细细品味,发现三毛其实也是个很富有魅力的女性,洒脱自由。《我的宝贝》都是旧物,甚至还带有破损,但他们却是无价的,记载着过去,背负着许多故事……

大学生读书笔记3

大二下学期,我们开了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原来的我一直认为心理有问题的人才会去看心理书或去看心理医生,现在才知道这是不正确的我想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罢了,通过这几周心理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心理学有了新的认识,的确,现在我们学生除了体质差,心理不健康的越来越多,包括我发现我身边也有存在心理问题严重的人,心理不健康比身体不健康更可怕!

“健康”作为人生快乐之本,其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对于每个人而言更是必须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等于身体健康加上心理健康再加上良好的适应能力,因此只有健康才能为自已创造未来。自从开通了这门课程以后,让我更加地了解自己,为我们在校大学生学习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倾吐心声、释放压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使其正确对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挫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我觉得这都应该归功于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个良好的心理。为此,我觉得认真学习好心理健康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网上我也有看到过很多心理咨询网站,让我惊讶的是求医者有很多,普遍都是一些消极对待生活的人,原来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需要向医生求救的人,也让我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没有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其实我想,可能这是因为他们消积的心理世界,与本身性格自闭,平时没人诉说,自己压抑而造成的吧。心理问题有很多,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比如有什么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类的,像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最多的恐怕是人际 ……此处隐藏11773个字……,下意识地看了看教室里其他人,坐在前面的还在认真地听讲,其他人不是在睡觉就是在玩手机,我想:这些人已经不单单是迷茫了,那是堕落!是颓废!如果把颓废定义为死亡的话,那大学简直就是一座乱葬岗!

还有一些同学,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英语上,六哥说他们是跟四六级同归于尽的一批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专业课,就只换来了一本四六级证书,难道毕业后去应聘,去创业,别人会因为你有一本证书就让你衣食无忧吗?能让你吃饱饭的,永远是那些你不重视的软实力!

还有那些盲目考研的`人,确实有些学术型人才考研是合理的,但更多的人却是在盲目考研,因为他们身边的人都在考研或父母让他们考,我很想问一句你是给自己还是给别人考?你适合考研吗?在我看来,这些人其实是最没责任心的!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本质上就是一种逃避;因为他们不敢面对毕业后走上社会的压力所以选择考研后再苟延残喘几年;因为担心找不到工作而拼命地考考考,用那些并没什么用的证书来麻痹自己,遮掩自己可怜的自尊,以为高学历可以让自己与众不同。在六哥的引导下讲解了软实力我才明白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才明白这些人有多可悲!

再说我自己,其实大学以来,我的成绩也算不错,也曾自以为是过,但听了六哥的讲座,听了六哥谈技能能力,软实力的重要性时,我却深深地感到其实我什么都不会,除了那点没什么意义的考试成绩,考评成绩外,我还剩什么呢?因此,我发现其实我是个失败者。古人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今天的安逸换来的是我明天的无能,这样的我,凭什么去和别人竞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又有谁会来为我的无能买单?

所以,我想在我还没有被埋进这个坟墓的时候挣脱出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未来能理直气壮地说:这些年,我不后悔!

大学生读书笔记14

  读文学著作又是这个话题。从刚上初中到现在语文老师都免不了提上几句要多读文学著作。一听到这我就满头包了。缘由在我的字典里文学著作免不了都是哲学所谓的满腹经纶既枯燥又烦闷。可以为了应付老师也要硬着头皮上于是挑了本巴金的《家》。 激流者何许人也 人物者激游之魂也

  《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渗透着作家的爱憎感情寄托着作家的美好理想。觉新、觉慧、鸣凤、高老太爷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有口皆碑的艺术典型。其中“觉新性格”已成为失去自我具有双重性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代名词。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在《家》中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不同性格的反比:觉新的懦弱和觉慧的勇敢克明的庄重和克定的轻薄琴的乐观和梅的哀怨。相近性格的类比:觉慧的激烈与觉民的稳重琴的游移和许倩如的坚定。同一人物在不同境况的自比:觉新在晚香楼上的哀痛和下楼后又同淑英嬉戏觉慧在周报社的充实和回家后的寂寞。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复杂性以及人物性格的对立和差别。这种对比常常通过在同一事件或场面中各人的不同表现得到展现这就使不同的性格或同一人物性格在不同侧面的映衬中更加鲜明。比如第 36 章定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灾”的鬼话但觉新“担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泪依从;觉民要觉新去讲道理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又如第 23 章写土娼出身的连长太太到高家借住克明维护家庭的和自己的尊严大胆卫道护法;克安明哲保身溜之大吉;克定却想入非非意欲引狼入室。 情节者激流之形也

  《家》是描写的情节曲折奇异既描写了鸣凤投湖兵乱之惊梅之死觉民抗婚克定挨骂捉鬼闹房祖父病故瑞珏身亡觉慧出走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定了划船观景炮烧龙灯年节团聚敬神守灵谈心聚会等等。高家内部以觉新三兄弟的遭遇、命运特别是婚姻爱情为主要线索又交织着其他人物、事件、习俗构成一幅谨严而又丰赡的生活画面生动地展示出封建家庭的丑恶和腐朽倾轧和迫害反抗和斗争。前六章中主要人物或直接出场或着重提到主要情节线索或初见端倪或埋下伏笔。此后各章波涌浪叠不断掀起浪峰直到瑞珏之死形成高潮最后以觉新初步觉醒觉慧出逃终篇显示出大家庭的没落和新一代力量的生长。

  巴金不愧为现代语言艺术大师之一他为青年而写作他的语言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家》能赢得无数青年读者的心也得力于它那充满抒情气质的语言。巴金小说的语言清丽、流畅、明朗、自然。其代表作之一《家》值得大家去读一读。

大学生读书笔记15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正因时刻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引领我啃完着本书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从一纸简单的刑事案件资料中展示出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画面,把一个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对十九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和哲学研究的水平。小说令我看到在生硬的历史书上无法感受的,那段法国大贵族和资产阶级交替执政的关键时期的状况。我从中了解到现实主义作品的另一种艺术特色——司汤达倾心的人的“灵魂辨证法”;这与以往我从《高老头》、《欧也妮·格朗台》中体会的巴尔扎克的“造成一个人的境遇”有很大不一样。

全书最耀眼也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快乐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质描述而突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化的,正是于连处在青年的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经历,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在社会现实阻碍实现抱负时只有两种选取:退避或是反抗。那些当着小职员不求上进、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他们或许平庸得舒适却被社会的前进所淘汰。能不断树立人生目标、决定实现人生理想的便是和于连有同样气概的反抗者。这个时代当然不欢迎虚伪的言行作为手段,但仍然需要对生活的热情来反抗空虚的度日。这样,于连杯具性的结局除了昭示“个人反抗行不通”外,就有了对当今社会更实际的好处。

写至此,不得不引到这部小说的一个“创举”——使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心灵的感情”和于连与德·拉莫尔小姐“头脑的.感情”相映成趣。尽管这两个贵族女性的感情方式迥然不一样,一个深沉,一个狂热,他们在这两个基本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本阶级的厌恶,对封建门阀制度的叛逆。记得当于连发现自己的感情正蜕变成虚荣的工具时说“我把自己毁了”,可之后的细节是“一种高傲之间带着恶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挚、最强烈的感情的表情。”这时的贵族小姐却是摆脱了一向慢得像乌龟爬一样的生活,用丧失尊严的方法博得感情。书中两段杯具感情的进展始终伴随着新贵的若即若离和于连的自卑带来的怀疑,直至生命将要终结时,感情才爆发出无济于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怀。

《大学生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