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扁鹊治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要防微杜渐”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要防微杜渐。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嗓子有点不舒服,可是又讨厌打针吃药,我想问问你们我不去看病能扛过去吗?(不能,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看来有病就一定要看。说到看病,老师将隆重的为大家介绍一位神医,他就是扁鹊。(出示扁鹊图片)
扁鹊不仅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而且他还发明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就是这位神医扁鹊,与战国的蔡桓公发生了一个故事,并广为流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用自己生病该怎么办导入,引出神医扁鹊,意为在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的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打上个问号,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小组展示汇报)
2.理清脉络。(个人展示汇报)
预设:
生1:《扁鹊治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扁鹊想给蔡桓公治病,可是蔡桓公认为自己没病,后来病死的事。
生2:扁鹊看出蔡桓公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是几次向他说明,(四次)那我们可以说多次,结果蔡桓公根本不听,最后病死。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难度,教师注意了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在讲什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
三、合作探究,走进故事。
过渡: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学,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填好的表格。
(一)小组合作,完善表格。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鼓励小组以不同的形式汇报)
3、复述故事。
(请大家依照填好的表格,小组合作,试着来讲故事。)
(设计意图:练习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
过渡:看来大家对这个故事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么谁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呢。
(个人展示,抢答。)
预设:
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妙手回春、誉满杏林、杏林春满、起死回生、救死扶伤……
蔡桓公: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自大……
过渡:大家对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咱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三次对话。(女生:扁鹊;男生:蔡桓公)
(三)追溯死因,总结道理。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发现蔡桓公的病情是在逐渐加深,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呢?
(指名读,齐读。)
师:刚开始只是微小的毛病我们用“微”来概括(板书),结果不治,不听劝告,病情渐渐加重,我们用“渐”来概括(板书),最后病死。这说明要活好,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预防小毛病的发生,我们用“防”来概括(板书),只有预防了小毛病的发生,才能杜绝不良后果的出现,我们用“杜”来概括(板书)。这就是“防微杜渐”,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量成大错。
这就是《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的语句让学生明白寓意,同时介绍读书方法,由此及彼地读书,孩子们会越来越聪明。)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过渡:聪明的人会把学到的道理放到生活中去,同学们,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能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我明白了……
(例如如果不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久而久之导致了近视眼。
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话,就会浪费学习时间,甚至导致一事无成。
刘备给刘禅的遗言“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会更好地体会防微杜渐的含义。)
五、你争我辩,快乐无限。
我还有以下问题和大家交流……
(学生自由提问,当堂解答。)
六、穿越时空的对话。
1、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呢?又想对扁鹊说什么呢?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吧!
我想对蔡桓公说:
我想对扁鹊说:
2、欣赏课本剧。
七、出示《扁鹊见蔡桓公》原文。
板书设计:
29扁鹊治病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扁鹊蔡桓公理睬肠胃烫剂量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感悟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医扁鹊,了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段传奇经历。
2、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3、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4、关于扁鹊你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说说
师小结:本文所指扁鹊真名秦越人,战国时医学家,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四大诊法,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他所创四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
5、出示课件:扁鹊治病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体会扁鹊是一位名医。
6、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扁鹊给谁治病呢?(板书:蔡桓公)你对蔡桓公有哪些了解呢?生答< ……此处隐藏22216个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
四、说教学设计
1、出示课题并质疑,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课文埋下了伏笔。
2、分析课文共分为四个环节:初读课文、精读课文、体味寓意、拓展。其中精读课文和体味寓意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3、《扁鹊治病》一文中主人公有两个:扁鹊和蔡桓公,课文讲了扁鹊劝蔡桓公治病的过程,侧面反映了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蔡桓公的态度越来越差。以扁鹊劝的越来越急为线索。从再三劝说到跑了,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以致无法医治。因此,教学没有按常规逐段讲解课文的,而是从“劝”入手,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蔡桓公病情的发展过程以及扁鹊的着急,牢牢抓住了文本的矛盾冲突,把扁鹊的对蔡桓公的态度和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矛盾激化,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期待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5、结合人物身份、个人生活经验,品读扁鹊和蔡桓公各自表现的句子,感悟人物的特征,体会人物心理想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设计自由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理解、体会句子,从而把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理解、体会句子的过程也就是指导朗读的过程。
6、设计如果你是蔡桓公你会怎么做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寓言故事的寓意。
7、设计小练笔,读写结合。目的让学生能把说和写统一起来,把想说的通过笔写下来。
8、板书设计,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态度,清晰地展示了课文内容。
当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扁鹊治病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教学重点: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质疑
1、出示《扁鹊治病》
2、看了题目你想问些什么呢?
学生提问教师补充(扁鹊是谁?他给谁治病?治病的结果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把生字词语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
(1)扁鹊是谁?
(2)扁鹊给谁治病?
(3)、治病的结果怎么样?
(多媒体出示)
2、教学词语(自由朗读,指名读,教师领读)
3、交流
a、扁鹊是谁?(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叫名医)
从课文哪里可以找到,第一自然段。(齐读)
老师这里有一些扁鹊的质料,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
b、扁鹊给谁治病呢?(蔡桓公)板书:扁鹊,蔡桓公。指导书写“蔡”
并介绍蔡桓公(多媒体出示)
c、治病的结果怎么样?(蔡桓公死了)
三、精读课文
1、扁鹊发现蔡桓公得病了,扁鹊是怎么做的?(想为蔡桓公治病,想劝他治病)
(扁鹊劝的`话是什么呢?一共劝了几次呢?)3次,板书(三劝)同学们自己在书本上找一找,划一划。想想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扁鹊在劝蔡桓公呢?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扁鹊的话
我们再读一读你还能读出什么呢?
教师引导:找关键词体会(我们可以看出蔡桓公的病一次比一次严重,扁鹊劝的一次比一次厉害)
4、扁鹊虽然劝了一次又一次,但是蔡桓公是怎么样的态度呢?(不相信,不听劝告)
(多媒体出示)
a、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b、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c、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d、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5、当扁鹊说出蔡桓公身上有病时,蔡桓公说——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6、那么,在扁鹊走后,蔡桓公又是怎么对左右的人说的?“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7、从这里可以看出,蔡桓公听了扁鹊说他有病的话,是怎么样的呢?(不相信)
8、虽然扁鹊劝的一次比一次急,但是蔡桓公态度比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呢?(越来越不高兴了)(板书: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
9、大家想想,此时很不高兴的蔡桓公大约会想些什么?非常不高兴的蔡桓公有会说些什么呢?
10、所以,第三次见面后,扁鹊会“连忙退了出来”连忙是什么意思?扁鹊为什么要连忙退了了出来,他在想些什么呢?
11、明知蔡桓公不会相信自己,可是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前往,要求为他治病,但是蔡桓公并不听他的。那么,第四次,扁鹊是不是也继续要求为蔡桓公治病呢?(没有。跑了。)
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多媒体出示)
12、想一想扁鹊看了几眼蔡桓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13、(蔡桓公的病已经太严重,没法治了。我还是赶紧走吧!)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扁鹊才会跑掉了。
四、体味寓意
1、因为对扁鹊的不相信,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扁鹊为他治病的请求,等到深入骨髓的时候蔡桓公相信扁鹊的话了吗?那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相信了。
2、可是,来得及吗?
3、所以,如果我们是蔡桓公的话,应该怎么做呢?(一开始就治疗)
4、如果平时我们有了小病,医生给我们指出了,当然应该(马上治疗)。
5、同样的,如果我们身上存在一些过错、一些毛病,如果有人给我们讲出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呢?(改正错误)
6、因此,通过这则寓言,我们学习到了什么道理呢?
7、总结:有了小病,应该及时治疗;有了过错,应该听从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可不能当蔡桓公,想要后悔的时候来不及了。
五、拓展
1、请同学们试着来看看这个小题目:如果能够穿越时空,你想对病重在床的蔡桓公说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写下来。
六、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扁鹊治病
扁鹊蔡桓公
劝不相信
劝很不高兴
劝非常不高兴
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