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11 17:16:04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按照教材编排意图,《智取生辰纲》篇在于继续培养学生小说欣赏的能力。

小说欣赏包括方方面面,因课时有限,仅能涉及一、二。本篇名为“智取”,“斗智”便是欣赏的关键。“智”体现在如何麻痹对手,如何下药,这“天气”与“酒”又是“斗智”的关键。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天气”与“酒”的关系及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上所起的作用。同时,作为课文又必须承担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责任,教学本篇也要讲求综合效应。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欣赏小说巧妙构思的能力。

2、抛砖引玉,激发学生阅读《水浒》全篇。

【教学重点】

理解“天气”与“酒”的关系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1、探究讨论;

2、点拨。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后,注释词语并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概述杨志等人黄泥冈被劫经过(故事梗概,锻炼缩写能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下面我们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

2、下列词语的正确读法与意义是:

趱行 怨怅 虞侯 怄气 恁地 罗唣 省得 逞辩 气喘 聒噪

还言语 吹嘘 干系 不争

3、 学生交流所写故事梗概。

4、 老师范读自己所写的故事梗概,以求教与学交流促进。

三、思考

1、本文反复描述天气炎热,请用“ ”划出来,回顾《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中描写天气的作用。本篇运用白描,写得极简约,其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黄泥冈卖酒有几个过程,“酒”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四、讨论

本文中“天气”的描写和”酒”在小说中的关系和作用。

(之后,老师或学生小结,引起学生阅读《水浒》全篇的欲望。)

五、课外作业

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2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教师点拨,小组明确创新学习方向;

第二课时:小组创新学习研讨;

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习成果交流。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趱行、端的、 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明确创新学习方向:教师点拨,我们学习《智取生辰纲》主要采取创新性学习方式,全班可自由组合成7~8个小组,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小组创新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讨论后明确了创新学习方向,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进行准备,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合,准备下节课内展示本组创新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

小组创新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组(由两小组组成)展示了由他们根据课文情节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课本剧;

第二小组找到了电视剧《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片段,播放电视片段,予以配音。

第三组将课文改编成了剧本,剧本在基本符合原义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第四组将课文改成了漫画版,更体现了同学们对课文创造性的理解。

第五组小论文展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他们的主要观点是:

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3、智用矛盾:

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4、智用计谋: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第六组将原文明暗双线索换位改写情节:

原文的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 ──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改编后成了: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暗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 ……此处隐藏19003个字……,才让他们走上了不归之路。所以说,杨志的初衷实在是可以理解的。

继续讨论:小说刻画杨志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有何典型性?

引导学生明确:林冲走上梁山泊,是“逼上梁山”的典型,解珍、解宝走上梁上,是“官逼`民反”的典型,武松的转折点在于官吏不能秉公执法,不能伸张正义,杨志走上反抗,不像其他人那样主动(林冲等人也不完全是主动的),正说明了他想为朝廷效力,却被朝廷抛弃了。是从这个角度来揭示社会的黑暗的。

四、分析环境在作品的作用

思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自然环境:是指天气酷热,伏下文的众人行动困难,伏下文的军士买酒解渴;是指黄泥岗上松树林内,交待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管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待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引导明确: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五、小结课堂教学

1、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应当结合事件进行辩证地分析,要客观地评价杨志的行为与性格特征。

2、欣赏小说,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开展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探究小说的主旨。晃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反映了北宋末年的阶级对立,体现了《水浒》“劫富济贫”的主旨,而杨志理想的幻灭,则反映出那个时代中下层武士报国无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3、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应当将环境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统一起来分析,从而得到全面的欣赏。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白话,认识词义的古今差异

2.了解施耐庵与《水浒》,了解杨志的出身与遭遇

3.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探究文章线索,感知“智”在何处。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歌曲《好汉歌》。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课堂实录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意在了解故事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1.《水浒传》作为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杨志:

青面兽杨志,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后押解花石纲,在黄河遭遇风浪而丢官,沦落东京,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受到重用,派他押送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后,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直到“生辰纲”被劫,不仅功名的道路被截断了,而且有落入牢狱的凶险,他才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上了梁山。

杨志失陷花石纲 汴京城杨志卖刀 杨志杀牛二被充军 杨志北京斗武

杨志的理想就是——光宗耀祖 封妻荫子

然而现实却一次一次的打击他,让他幻灭。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设计意图:意在扫清字词障碍。】

趱行zǎn 虞候yú 嗔怪chēn 尴尬gāngà 厮sī

朴刀pō 恁地nèn 怨怅chàng 兀的wù 怄òu

芥菜jiè 忒tuī 舀酒yǎo 罗唣zào 聒噪guō

晁盖cháo 三阮ruǎn 省得xǐng 兀的wùdì 勾当gòudàng

庵ān 喏喏连声nuò 剜口割舌wān 面面厮觑qù

三、默读课文,感知全文

【设计意图: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1.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或疑问记录在课本上。小组交流。

示例: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

故事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

尾声: 吴用智取生辰纲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梳理结构】

按小说故事情节发展把文章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故事发生:杨志改时送生辰纲 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 白胜设计诱官军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探究文章线索,感知“智”在何处】

1.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3.课文是如何体现英雄们“智取”的?

讨论后明确:

1.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

2.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3.智借天时 .智借地利 智借人和 智用计策

(1)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气炎热,恐怕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说明他智选路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