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11-11 09:58:05
【荐】大班科学教案9篇

【荐】大班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记录表、彩色笔;两人一份 (玻璃珠、钥匙、塑料瓶、小石头、小木块、泡沫板)、一个塑料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直接引题“今天我们要来做个有趣的实验”引题。

2、教师介绍篮子里的准备一些材料,思考: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浮上来、沉下去)

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你们看看篮子里有什么?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呢?

二、试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积木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你们猜木块放在水里会怎样?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这张记录表上。木块浮上来的,那就在在“?”这一列中,我们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是沉下去,那我们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操作:怎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幼儿尝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沉下去的东西不太高兴了,它们也很想浮到水面上,你们能帮他们想出好办法吗?你们去试试看。

(2)、幼儿自由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老师不断总结。如:小石头原来是沉下去的,谁帮他浮上来的?

小结: 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

四、经验迁移

发大水时,我们人会沉到水里,请幼儿想办法使自己不沉到水里而得救?

谁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水里,我们人也沉到水里。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

五、结束

下一节咱们探索怎样把浮的东西可以沉下去?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寻找、发现魔术表演的秘密,喜欢探究魔术表演的奥秘。

2、通过尝试魔术表演,感受魔术的神奇,体会表演魔术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魔术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未来的魔术师》。

2、每两人一块手帕、一枚硬币。

3、玻璃杯、盛有凉水的大水杯、明信片、水盆。

4、纸袋、宽大的外套、细长形状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导入活动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音乐渐低,幼儿围坐在一起。

教师:

1、刚才进教室时听到音乐了吗?是很动感有些神秘的音乐,它的名字叫《未来的魔术师》。魔术师!

2、有没有看过魔术表演?在哪里看到过?

(二)教师:魔术表演看上去感觉像有魔法哟!魔术师表演魔术时真的有魔法吗?

二、观察发现魔术的秘密。

(一)教师表演《听话的小磁铁》。

提问:猜一猜小磁铁为什么这么听话?(幼儿回答--请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来回答)教师:原来小秘密在这儿呢!

(二)教师表演《百宝袋》。

提问:猜一猜这个魔术的秘密在哪里?

总结:其实魔术的秘密有时候就藏在特别制作的小道具里。

(三)教师表演《流不出来的水》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

(纸片托水:取一只塑料小杯,装满水。将硬纸片盖在杯口(纸片比杯口略大)。用手按住了硬纸片,迅速将水杯倒置。将按住纸片的手轻轻移开,可见纸片托住了杯中的水,使水不会流出)。

提问:猜一猜魔术的秘密可能是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有的魔术是运用科学的小道理来表演的。

教师总结:当然魔术师的手法应该很熟练,这样才不会露出破绽。

三、合作分享

宝贝们今天爱动脑筋、勤思考,也积极回答问题了,表现很棒。那我们一起来变个魔术表演给听课的`老师,你们愿意吗?

四、结束语。

在科学区准备了几种魔术道具,小朋友可以试试。幼儿退场,出现音乐。

活动反思:

活动中感到孩子们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魔术还是太陌生,脱离生活太多了,所以表现得有点茫然,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有的甚至是直接给出答案。另外就是学习魔术时孩子们表现的不自信,这个和经验不多有很大关系。

改进措施:

1、让孩子们在活动前一段时间就有意识的看一些"小小智慧树"的小魔术表演。

2、让孩子们练习一个或两个简单的小魔术表演的经验。

3、在活动结束前可以有观看魔术大师的魔术,让孩子们有一个视觉上的提升。

小百科:魔术是以不断变化让人捉摸不透并带给观众惊奇体验为核心的一种表演艺术,是制造奇妙的艺术。更简单的说,他是一种违反客观规律的表演。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蝴蝶、热爱昆虫的情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获得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 ……此处隐藏1437个字……小子两只脚上,两边重量相等的幼儿上台演示交流;

(3)请将橡皮泥包裹在冒险小子两只脚上,两边重量不等的幼儿上台演示交流。

3.讨论交流:为什么用同样方法(都是将橡皮泥包裹在冒险小子两只脚上),有的成功了,有的却没有成功呢?(让幼儿了解两边重量相等能使冒险小子保持平衡的.道理!)

(四)幼儿第三次尝试,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为幼儿在区域中投放材料,制作平衡小玩具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活动建议:活动结束不是结束,而是探索的开始,建议教师在探索区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制平衡玩具继续探索平衡的奥秘,逐步养成幼儿爱探索、爱操作的习惯和不成功不罢休的精神。

活动反思:

此活动借助橡皮泥这一材料,让孩子通过多次尝试、交流,在操作摆弄、做做玩玩中使一些本来含糊的、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慢慢变得明晰起来,不知不觉就习得了平衡的经验。而活动中反复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让幼儿最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无形中培养了一种不成功不罢休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与精神。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就在眼前,只要自己善于尝试,敢于实践,成功就会属于自己!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太阳头饰一个、小雨滴头饰若干、酒精灯一个、水一杯、玻璃片一块、教学课件、录音机。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雨滴旅行进入活动室,组织幼儿坐好。

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下雨的情景),引导幼儿边看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允许幼儿充分想象与猜测。

2、老师做实验,请幼儿观察,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点燃酒精灯(注意点燃的方法),把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并让幼儿仔细观察烧杯中的水,说说发现了什么?

3、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小结:水热了就会产生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提问幼儿:你还在哪里见过水“蒸发”现象?

5、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提问:热水倒在杯子里,用玻璃片盖在杯子上,会发现什么?

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幼儿讨论后回答)

6、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7、让幼儿重新看录象,听故事,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

8、教师与幼儿讨论雨的危害与好处。

9、做游戏:“太阳与小雨滴”

分给幼儿小雨滴头饰,教师扮演太阳。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交代游戏规则:太阳出来,小雨滴蒸发了,太阳下山了,水蒸气遇冷变成小雨滴了。

10、发给幼儿图画纸,让幼儿添画小雨点。

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时继续添画。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弯道和直道的测量方法。

2、能有秩序地动手实验,初步建立测量的概念。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跑道示范图一张,4个小动物图片,磁性大围棋子若干,猜测记录表一张。

2、幼儿跑道图,勾线笔,围棋子果敢,记录表人手一份。

3、活动前每人设计一张名片贴在胸前。

活动过程:

一、导入动物运动会情节,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教师:今天这里要开小动物运动会,请你们来做小裁判,好吗?(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导入小动物进行跑步比赛的情节)

(1)教师出示跑道:你们看,这时什么?跑道上的数字代表什么?(第一跑道等)

(2)教师:小动物从哪里开始起跑?又跑到哪里?(幼儿指出)

(3)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并开始比赛,比赛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比赛结果:比赛结束,小动物们发生了争执,有人说不公平,你觉得呢?

(4)幼儿自己选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各条跑道的长度不一样长。

二、幼儿自己动手测量,感知弯道不同的长度

(1)教师:各条跑道的长度是否一样呢?我们可以有什么办法知道每条跑道的长度呢?(量一量)用什么量呢?

(2)教师出示测量工具围棋子,介绍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测量跑道,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测量结果

(1)教师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发现新的问题,并展示幼儿的记录表,幼儿个别讲述。

(2)教师小结:现在经过用围棋子测量后发现比赛不公平,因为四条弯道跑道不一样长。

四、找各跑道不同的起点,巩固测量方法

(1)教师:既然四条跑道的`长度不一样长,说明刚才的比赛不公平,既然比赛不公平,就要重新比赛,那么才算是公平的比赛呢?(引导幼儿说出“要跑一样长的距离)

(2)教师:经过商量,小动物们决定都跑13个围棋子的长度,不过他们有个要求,终点不变,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找出起点,怎么找呢?幼儿讨论

(3)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找起点的方法,引导幼儿可以从终点往回摆棋子找不同的起点

(4)幼儿操作,找起点、教师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五、展示操作结果,评价幼儿的操作

(1)请个别幼儿介绍。

(2)播放课件,观看运动员跑步比赛起跑的图片,进一步感知运动会上弯道跑道的不同起点。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中寻找方向,加深对指南针的认识。

2、知道中国人很聪明,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塑料碗若干、水若干、磁针若干、教学ppt、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

1、播放ppt引起幼儿探索。

提问:在海上航行迷路了怎么办?

2、幼儿讨论交流。

小结:海上航行需要使用指南针。

二、指南针的奥秘。

玩磁针,并提问:磁针为什么红色总是指在南面?

三、做指南针。

1、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2、分享交流你的指南针成功了吗?

四、游戏:我在哪?

引导幼儿用指南针寻找自己的方位并记录下来。

活动生成与建议:

1、在区域中学用指南针,让幼儿在活动室中找“南”,进一步探索指南针指南的现象。

2、在区域活动时,探索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幼儿发现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3、寻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到了磁铁,了解磁铁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

《【荐】大班科学教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