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实施方案4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施方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施方案 篇1近年来,我们xxx镇党委、政府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关系国计民生全局的重要位置,时刻抓在手上,引导镇村干部心放在农民增收上、眼盯在农民增收上,进一步营造农民致富的宽松环境,千方百计帮农民找准拓展致富门路,有力地推动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xx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8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完成1160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5元,增长1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增幅10%以上。
一、搭建立体化转移平台,培育农民增收亮点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和扶强壮大民营企业,培育农民增收亮点,积极搭建立体化转移平台,优化劳动力就业环境,最大限度地使农民变职工、变民工、变市民,走出了一条拓宽转移渠道,扩大农民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一是以招商引资为引擎,拉动工业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去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主线和重中之重,深入开展全民招商活动,积极推行机关干部动态管理和项目包靠制,着力解决好领导干部热、一般干部冷,镇上热、村里冷的问题,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村级工作和机关干部工作考核实行招商引资一票否决制,积极推行“三零一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突破。~年,全镇共引进项目80个,其中,宝利汽车改装厂、青岛食品厂、莱德机械、港龙纺织等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6个,已投产项目48个,在建项目36个,实现合同利用资金4.5亿元,到位资金2.5亿元,形成了一批纺织服饰、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新产业,搭起了农民增收的桥梁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载体,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3000个,全镇30%以上的农民得到了二次就业,一线职工每年人均收入8000元,极大地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二是扶强壮大民营企业,提高农民就工率,扩大农民增收层面。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就工率,扩大农民增收空间,我们立足在工艺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上下功夫、做文章,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规定无地农民从事个体私营经济享受优先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创办吸纳劳动力多、产值高、利税大民营企业的,在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享受招商引资项目同等的优惠政策,通过~引导、政策扶持等,进一步膨胀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引导大批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到民营经济领域就业,变成离土不离乡、持“农民身份证”拿企业工资的职工。目前,全镇民营业户发展到1273户,其中私营企业73户,个体工商户1200户,注册资金1亿元,从业人员7200人。
二、做活务工经商文章,辟设农民增收渠道
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进城务工,不仅可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增强城市经济的活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于河镇地处近郊,本就有农民利用农闲季节进城经商务工的传统。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引导、培训,采取能人帮弱户、强村带弱村,以大户为主体,以专业村为链条等形式,进一步扩大队伍,广辟农民进城打工经商的领域和范围,积极做活农民务工经商文章,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引导技术农民走出去赚钱。近年来,我们引导熟悉精通铝合金、装饰、木制品加工、水暖安装、地面铺设技术的农民群众,利用城市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的有利时机,进城从事专业装饰维修,靠技术赚钱。不少起步较早的技术能人都组建了自己的专业装饰维修队伍,自己做“老板”。目前,全镇初步形成了都家铝合金安装、东毕水暖安装、陈平和南伦的地面铺设、三安子木制加工等装饰安装专业村8个,不同类型、大大小小装饰安装的队伍230支,从业人员达到1800多人。仅都家村270户农民就有80%的从事铝合金装饰,而且村内逐渐出现了分工,形成了安装队、铝合金配件制造厂、成品加工点、玻璃切割点、材料经销点及业务联系点等,户均年收入达3万多元。
二是引导农民群众坐在家里赚钱。重点是抓了人庄的制鬃、槐埠的棉纱加工等专业村的加工规模的膨胀,加工种类的增多及加工工艺的提高,基本形成了村有致富项目、家有致富门路、人有致富能力的良好局面。槐埠村有520户村民中有90%的坐在家里从事纺纱、打绳、制拖巴等棉纱加工,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三是引导农民盯着市场赚钱。我们注重引导农民调查市尝研究市尝分析市场,准确把握市场行情,看市场上缺什么,就干什么,市场上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尤其是注重发挥专业村里专门从事某一行业的'能人大户,熟悉市场行情的经纪人的作用,帮助农民群众开拓市尝推销产品,确保农副产品能产得出、销得出,卖出好价钱,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目前,我镇从事粮食、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购销的能人大户、经纪人达到600多人,全镇仅靠这些能人大户、经纪人就能带动农民群众增收XX万元。
三、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一是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挖掘农民增收潜力。按照“开发名牌品种,提升传统品种,突破稀有品种,引进名优品种”的新思路,紧紧围绕全镇已形成的蔬菜、瓜果、苗木、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去年,全镇共调整土地10000亩,新发展蔬菜大棚700个,瓜果1500亩,优势苗木3000亩,养殖小区2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200多个,养殖业总量突破300万只(头)。前王村去年新调整土地330亩,发展起蔬菜大棚118个,一年下来每棚平均收入2.5万元,亩均收入12800元,这些土地按原来单纯种植小麦、玉米计算,亩均毛收入不过1000元,现在收入是原来的十几倍。
二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延伸农民增收链条。在抓好现有的鸿源面粉厂、杏埠面粉厂、嘉和生物酿造公司、永胜奶牛厂、巾帼示范园、大地苗木中心的基础上,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协调资金等措施,吸引外资、民资、社会力量一齐上,不断增加龙头企业数量,膨胀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年,全镇新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使农业企业龙头总数达到12家,年加工生产能力10万吨,可带动生产基地2万亩。目前,全镇有30%以上的农户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进入了市场,其中45%的收入来源于龙头带动的产业。
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民增收水平。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为重点,引导群众积极发展优势农产品基地。目前,全镇形成了以前王、后王、后徐、杏埠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人大路两侧甜油桃生产基地、三安子韭菜生产基地、杏埠、河东、陈平肉蛋鸡生产基地十几处。根据市场需求,我们注重加强了对各个生产基地广大干部群众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技 ……此处隐藏3071个字……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学校内涵提高、科学发展为宗旨,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校本革命”和“三师”教育为抓手,以创建高效的教学模式为重点,以全面提升教师学科教学和驾驭新课堂能力为保障,落实教学规范,开展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过程,创新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二、基本思路
围绕全市“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根据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确立的“递进创新、示范引领、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工作思路,把高效课堂建设分为三个阶段,20xx年开展的“高效课堂建设年”活动是推进实施阶段,20xx年开展“新课堂创建年”活动为提高增效阶段,到20xx年为总结提升阶段,努力实现高效课堂建设“一年打基础,两年大提升,三年上水平”目标。
三、目标任务
(一)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充满活力的“新教师”
将“十心立师德、十力提师能、十气修师表”的“三师”教育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理论学习,推进理念革命,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广泛吸纳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自觉摒弃教师本位的课堂观、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分数本位的质量观,全面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观、以发展为标尺的效益观。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广大教师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素养,提高教师践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能力,驾驭新课堂的能力,形成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名师的五级骨干教师梯队。
(二)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新课堂”
新课堂是以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遵循,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为引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科学引领为手段,以实现教学效益和学生发展最大化为目标的课堂。新课堂是指教师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打破传统教学依序进行的课堂结构、“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单调乏味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善导、巧评,学生乐学、会学、优学,氛围民主、和谐、开放、愉悦的状态之中,逐步形成快乐课堂、激情课堂、魅力课堂、高效课堂。
新课堂要突出八方面新特点:一是新内涵。新课堂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是否提高,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愉悦、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同步得到健康发展。二是新设计。新课堂教学设计要重点围绕学生怎么学,制定学案和教案,要求根据学生学情,课前充分备课、精心预设,课中巧妙点拨、灵活驾驭,课后及时反思、不断完善。三是新形式。新课堂要求变“教材”为“学材”,变“讲堂”为“学堂”,教师变“演员”为“导演”,切实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四是新结构。新课堂在结构上应体现预习指导、展示点拨、检测反馈等基本环节,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教学流程,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五是新关系。新课堂要求师生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从而构建平等、合作、民主、和谐、互动、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六是新氛围。新课堂追求和谐、活跃、有序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充满智慧、洋溢激情、体现魅力地教,学生自主地、愉悦地、探索地学,从而营造出充满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堂氛围。七是新效益。新课堂要体现出优质高效的特征。优质,即三维目标在和谐、活跃、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达成;高效,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八是新文化。新课堂文化是在对现有课堂文化提炼基础上形成的,能够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精神内涵。
(三)探索创建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集中展示、反馈达标的“新模式”
各乡校要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新课堂模式,全面推进创建新课堂模式工作。重点要将洋思、杜浪口、永威等地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县教育实际,通过有机整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适合校情、学情,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也就是在全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基础上,鼓励典型学校和优秀教师不断创新,形成学校特色、学科特色和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实现课堂教学与质量提升的.高效统一。同时,要广泛借鉴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成功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学习其课堂结构、教学流程、教学实施、环境设置等外显内容,而且要深入研究其内部完善的管理和保障措施,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各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基本掌握新课堂教学技能的优秀老师,按照适合本校、本年级、本学科特点要求,尝试运用于课堂教学。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3月20日前)
召开全县中小学“新课堂创建年”活动动员大会,传达全市“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意见,印发“新课堂创建年”活动实施方案,动员全县中小学积极行动起来,成立机构,制订方案,抓好落实,强力推进。各乡校组织教师精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领会《“校本革命”行动纲领》,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内化,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把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完善教学理念与强化素质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把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与深化素质教育“十个一”活动结合起来,把强力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与全面增强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结合起来,把创建新课堂与创建特色学校结合起来,做到有机统一、融会贯通,进一步构建和形成属于自身的办学理念、教学理念和课程理念等。
(二)师资培训阶段(20xx年3月20日―6月30日)
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以提升新课堂驾驭能力为重点,分层次、分学科、分专题、分批次开展教师培训,形成教师业务素质在创建新课堂活动中提升、新课堂在教师素质提升中创建的良好局面。一是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全市组织的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培训,培养一批新课堂“种子”教师;二是骨干教师驾驭新课堂能力培训,围绕新课堂教学的基本涵义、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要素、基本方法等,通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和专家引领,提升教师对新课堂教学的认识、体验、理解,提高教师驾驭新课堂能力,培养一批新课堂教学骨干教师;三是学科带头人带题研修培训。以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修课题,采取进名校、请名师等多种方式,组织学科带头人开展专题研修。研修培训实行过程管理,为每个参训教师建立培训档案,并将研训课题成果转化情况列入本人和学校绩效考核目标。两年培训期满后,对考核为优秀,创建新课堂能力较高且发挥良好示范作用的教师,推荐为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并予以奖励,培养一批有效实施新课堂的学科带头人,带动全县各学科教师提升新课堂驾驭和创建能力。四是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围绕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实践问题,开设骨干教师大讲台,举行师能标兵大比武活动,同时,通过举办新课堂论坛、教师公开课、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广大教提供新课堂教学交流互动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