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摆渡人》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摆渡人》读后感1结局的启示很有深意,教我们不要顺应规则,而是制造游戏规则,这是勇敢者的游戏。胆小的人服从规则的安排,而有想法的人却敢于挑战元规则,也许结果是浴火重生,也许结果是毁灭你我。主人公与一心追求顺应规则的大众不同,抱着自己爱的欲望把彼此带入危险的深渊并实现了最终想要的结果,也许你会觉得结局荒诞,罗曼蒂克,太过于理想,但现实不也是这样吗?
你的每一天都是在未知的情况下无畏的前行,敢于为自己的理想而付出和挑战的人结果不外乎成功或失败,难道与目前境地不符成功就不能被接受吗?如同日本电视剧昼颜中讲述的那样以一段不论之恋的开始追求的是自我的爱情归属,可欲火焚身的努力之后是对彼此幸福的保全,难以评价对爱的追求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爱是占有那么不仅是彻底的失败而且还失去了自己本有的骄傲,如果爱是成全,那每个主人公都是爱情的受益者。
本文作者不仅把一个初恋女孩的.心理变化描写的细致入微使人仿佛回到豆蔻年华的情窦初开的羞涩心境,而且写出每一个初恋女生对于爱情忠贞不渝的坚持和奋不顾身的付出以及对于未来的迷惘和憧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没有华丽的语句却带来豪华的画面感!太喜欢了,想起初恋的人以及为之努力的点点滴滴,那些让自己成熟坚强的瞬间!
《摆渡人》读后感2一年多前看了第一部,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句子让人不由得就记在心里,类似:”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作者自问自答”每一携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
第一部情节独特,场景独特,句子优美,无一不体现出唯美感,我们对作者期望值很高,到第二部出现的时候,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情节没有那么精彩,文笔也变了:就像平时习惯用滤镜自拍,一不小心切换成前置镜头一样。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吧。我们是个体,会孤独,期待事事顺心如意。我们上学,参加考试,毕业以后会面对上司,面对工作,我们会生病,我们也会愤怒嫉妒,会犯错,还好会进步。而如果有个人陪伴着我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寻找生活的真谛,生活不那么唯美也无妨。毕竟我们已经做到“不要忽略人生中每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时刻,那是你的灵魂摆渡人在向你告密。”
如果你遇到了那个让你觉得他/她独特,自己也觉得自己独特的人,就值得冒着永远沉沦的风险。如果没有遇到,请继续保持自己灵魂独特的美德。
不是第二部写得不够好了,就像我们定好机票跑到传说中的与世隔绝的最美村庄决定一睹风采,而现实往往令人有些失望一样。因为看到了,才知道能做到,思考了,才学会去承认事实也是一种进步。
作者在第一部说过“对于一个思考和感知保持永恒状态的灵魂来说,年龄又算什么?”我想说,对于作者笔耕不缀,写出的第二部,他也在突破自己,想保持思考吧,没有超越自己的第一部,那又怎样呢?至少第二部也是一直围绕着那句: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你在这里,我就在这里。”这也是另一种温暖读者的方式。
《摆渡人》读后感3闲暇之余,翻出了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所著的《摆渡人》。进入15岁少女迪伦的世界,同她一起踏上火车与五岁之后就未曾谋面的父亲相见,路途中意外发生后,迪伦从堆满尸体的车厢里艰难地爬出黑暗的隧道后,看到了等待她的崔斯坦。
无助的迪伦只能跟着崔斯坦一起走出荒原,她们走过了山峰,也闯过了山谷,还有那深不见底的恶臭湖水,躲过无数恶魔,渐渐的迪伦发现自己不再属于这个世界。崔斯坦就是灵魂摆渡人,并且她爱上了这个带领她、保护她,穿越茫茫荒原,护送她到达天堂的灵魂摆渡人,同时崔斯坦也爱上了善良勇敢的迪伦。
因为责任,崔斯坦护送迪伦到达灵魂的天堂,周而复始的摆渡一个又一个灵魂,从不思考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因为爱,迪伦竟走出天堂重返险恶丛生的荒原,从柔弱到坚强,从被摆渡到成为摆渡人,最终带领崔斯坦重返人间。
这本书令人激奋,且恐惧,又令人温暖而引人深思。想想我们,除了失去生命,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我们今天在抱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要敲开心扉,问问自己是否真心对待他人?当我们还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我们要反思,问问自己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当我们在羡慕别人生活时,我们要认清现实,想想自己是否具备同样的能力?当我们总是失败,我们要分析原因,想想自己是否缺乏勇敢和坚定?
书中的荒原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的就是灵魂内心的景象,人生如同荒原之行。你哭泣,天空便会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阳光,宁静如水。如何渡过荒原?除了勇敢面对之外,还要有强大的信念,“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是我们自己,努力做最强大的自己。
《摆渡人》读后感4原来最后的最后,还是该回到那里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提醒这本书上架后迫不及待的就看上了,中间停了几天,因为害怕看完就没有了。一直在想最后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崔斯坦和迪伦会不会又分开了,事实表明温暖的书总有温暖的结局。或许没有办法十全十美,但是不完美中的完美不啻一个完美的结局。长大了总会有和父母分离的一天,但是只要心中有爱,足够的爱会让你发现迟早你们都会再见面。
看完了三部曲,迪伦真是让人又烦又爱。是的,他面对糟糕的事情时会大喊大叫,会不顾一切大声喊叫,不考虑他人感受,小脾气严重,任性无比。但是好在在后面作者将迪伦人设给拉了回来,让她美好的品质再次绽放。是的,她有让人讨厌的一面,但她也有一颗善良和坚定无比的心,也正是这颗心,拯救了所有人。
至于杰克和苏珊娜,苏珊娜从杰克那里学会了勇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勇气,幸亏苏珊娜的'勇气去找回杰克并发现了让恶鬼变回原来样子的方法。杰克从苏珊娜那里学会了爱并磨平了自己糟糕的脾气,也幸亏杰克喜欢打破固定思维的性格,让最后四人有了完美的结局。
迪伦给天堂里的人带去了新的希望,一轮又一轮的人开始满揣着爱踏上救赎亲人的路。
所谓 的恶鬼只不过是在等待被爱唤醒的迷失了的灵魂。
这个世间,爱真的能够照亮一切,愿你愿我,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爱。
《摆渡人》读后感5心绪到现在还悸动不定,好像自己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至极的返回之 ……此处隐藏2727个字……原的经历让她更加的坚强和勇敢,更重要的是心里从此多了一个人,让自己无畏风雨。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种种不如意时的心态就像是荒原里各种心像而成。那些阻挡他们前行的恶魔不正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各种恐惧,迷茫,他人的嘲讽和冷漠等等,虽然不能伤之寸骨,但却能扰乱心智。我们一路行走,更多的时候是自救,因为人生的摆渡人不知在哪,不知何时出现,所以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于是也免不了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还好迪伦是幸运的,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渡她穿越茫茫荒原,越过重重困难,最重要的是让她明白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努力去争取,而崔斯坦又何尝不幸运呢,迪伦又何尝不是崔斯坦的摆渡人,渡他懂得人间真情,渡他摆脱永无时日的不断重复摆渡生涯,渡他来到他从未敢想的人间。我在渡你,你亦渡我。如果人间的.苦难太多,我们的确需要各自的摆渡人,而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互帮互助的人,只是彼此的摆渡都带有了权衡利弊的一抹私心,成年人的世界更是如此。人生之路崎岖荒凉,你灵魂的摆渡人来过吗?
《摆渡人》读后感12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所以我们终会遇见自己的摆渡人?
其实,若说是摆渡人摆渡自己,不如说是自己在境遇中摆渡了自己。
在穿越一趟荒原后迪伦从一个犹豫要不要带熊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敢于挑战充满勇气的女孩。善良、爱和勇敢便是她的武器,从一个需要被摆渡的灵魂摆渡了她的灵魂摆渡人。
其实,人们都着眼于“死亡”,但故事何尝不在于换了一个世界,现实世界和彼岸世界是一个互补的世界,而荒原则是另一个世界,有的人和已经离去的亲人生活在一个世界,有的人则生活在现实世界,而荒原中的这个世界正因为黑暗和恐惧所以无所留恋,但迪伦有了崔斯坦便有了信心,有了无所畏惧的勇气。迪伦在安全屋中的梦境却是现实世界醒来的一切,所以生死的界限在哪里?生与死有何区别?死是生之现实,生是死之梦。生亦死死亦生,如同庄生晓梦迷蝴蝶,谁又能分清呢?
只可惜从没人知道死亡以后的世界,所以我们不断探寻。如果有机会去死亡的世界看一看,代价是十年的现实世界的.生命,你愿意去吗?我不知道。
在这本书中,爱情有着超越一切的力量,大概也是因为人设,迪伦父母离异,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女孩,因为现实世界的无可留恋,残酷世界的微光温暖的爱情便成了重要的一切。是啊,但愿有一处安静的坟墓可供我们谈论爱情。
“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什么样,对我都有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个孤魂野鬼。”
《摆渡人》读后感13新华书店的一次活动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摆渡人这本书,而在听到好友对它的评价后更是引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迫切地想要读这本书。几天后,书到了,我也立刻开始了书中遨游。
书中讲的是一位叫迪伦的倔强小姑娘在火车上意外身亡,于是开始了从人间通往冥界的旅途。而在这途中保护她的是帅气而又冷若冰霜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途中,他们坠入了爱河,而在迪伦走到终点后才知道自己可能再也无法见到崔斯坦了,于是,她冒着灵魂被毁的危险,重返荒原,踏上了寻找崔斯坦的旅程。最终,迪伦成功地找到了崔斯坦并带着他一起来到人间,变成了真实的人。
文中的崔斯坦是个很典型的形象,生活中有时也会碰到这种人。他们冷若冰霜,不容他人靠近他们的情感半分,使人不由得想远离。但是这种人并不都是天生的,大多数都是因为之后情感的培养或受了较大的心灵创伤才会这样。文中的崔斯坦便是如此,开始时他会尽力去安慰死者,同情死者,但是每当这些灵魂死去或者离开,他就感觉自己内心的'情感失去一部分,之后便不再去同情他们了。
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文中的女主人公——迪伦便给了崔斯坦这心药。她不像其他死者,得知自己死后放声大哭或是抱怨一定是哪里出错了,而是坚强地忍了下来,反而对崔斯坦之前的经历而同情,对他不是一个“人”而难过。她把崔斯坦过去对死者的感情通过爱的方式还给了崔斯坦,用爱把崔斯坦的内心填满,感化了崔斯坦,从而使崔斯坦最终也像人一样学会了去爱。
我明白了,生活中的人更是要去爱别人,用爱感化他人,因为只有爱才是最好的心药。
《摆渡人》读后感14在迪伦醒来的那一刻,倘若她自己是不记得之前所发生的一切,是不是就说明那些所谓的另一个灵魂所在的世界就不存在了呢,或许那些所谓的穿越荒原,越过最最危险黑暗的山谷,再到达另一个灵魂本该到达的地方,假如迪伦对崔斯坦并没有那么那么深的爱,是不是就会选择,在那个本该属于她灵魂的世界忍受孤独在漫漫长夜等待她的家人,这样的话现实生活中的迪伦不就不在了吗,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何称之为摆渡人,按道理来讲,摆渡摆渡,不应该是将一个快要死的人,在死亡与生存之间,摆渡人可以在这里理解为求生欲望,在死亡边缘挣扎,最终获得重生。才是真正的摆渡了吧。可是这本书迪伦返回荒原仅仅是因为对崔斯坦的爱,然而崔斯坦在对迪伦的'守护过程中慢慢变成了一个可以爱有血有肉的人,他不知道违背属于他的世界的规则跟着迪伦回到她的现实生活会怎样,或许是死亡,或许。。。可是迪伦也不知道啊,她却愿意堵一把,倘若她爱的他不能和她回到现实生活怎么办,她所做的一切有有何意义?还是说在内心深处,她的目的可能就是回到肉体,获得重生。结局是好的,他们赌赢了。整本书涉及到信念与爱,爱总是强大的吧。可以让原本不是人的人因为爱成为人,让原本处在另一个世界的迪伦获得重生。
《摆渡人》读后感15晚上的时光,除了陪女儿,就是在读书,最近偶然的机会,在kindle的首页看到了《摆渡人2》,也就因着当初读过《摆渡人1》,打了开来。
书本身不长,如果集中精力读起来,我想也就是2个小时的时间。我是用了2个晚上的空闲时间来看完的。看完了这本书,现在坐在这里,我还是要思索这本书究竟在传达什么理念?说实话,这是这本书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摆渡人2,描述的是迪伦和自己的摆渡人穿过了荒原和人间的界限,回到了人间;他们在人间,享受着生活必须出现的各种情况,就如我在读完《摆渡人1》发表的读后感“我对《摆渡人》的疑惑和深深地赞美”中预料的'那样,摆渡人不得不面对对于生活的无知,以及凭空出现给迪伦家庭带来的困惑,尤其他本人还是一个异性的身份。在这同时,书本又分开而写另外一个摆渡人的遭遇,当然最终也是穿越了荒原,来到了人间。两位摆渡人和被摆渡人的,本应该不属于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也就有很多不一样的事情发生,首先就是同时回到人间的摆渡个体,不能离开的太远,否则就会产生死去时的感觉;第二,必须接受审判官的审判,因为他们违背了摆渡人的原则;第三,由于两个世界的穿越,必然存在通道,那么通道的打开,也就给了恶鬼可趁之机,他们同样也来到了人间。故事的结局,崔斯坦和迪伦留在了人间,另外的苏珊娜回到了荒原。
很简单的故事情节,读完后,似乎没有什么感悟,只是疑问,自己究竟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去读完?
所以,不得不佩服作者,佩服作者这种引人入胜的手法;佩服作者,在第一本书,牵住了读者的胃口;也佩服故事的简单的情节。
写到这里,权当记录自己读过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