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第一课时说课稿

时间:2025-07-14 12:24:04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藤野先生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1

教材简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一直是中学语文的经典篇目写于1926年,文章主要回忆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了他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和毫无民族偏见的博大胸怀,抒发了自己的深深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表达了不忘恩师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

学情分析:

1、由于作者所写的人和事与现在相隔的年代较远,学生缺少对本文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

2、对本文关键性的语句深层含义和蕴含的情感体会不深

3、一时难体会文中所写的几类人的作用以及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

2、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所描写的几类人的对比作用

3)理解特殊背景刻画人物的作用

3、情感目标

1)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和毫无民族偏见的博大胸怀,以及作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重点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教学课时:

3课时

课前预习:

1)回忆自己以前非常敬佩的一个老师是谁,想想原因

2)学生预习课文,并了解作者对寿境吾先生和对藤野先生的不同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

自学生字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人生成长的路上肯定会遇到过很受你敬佩的老师,是谁呢?你为什么难以忘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藤野先生》

二、走近作品

1、简介作者

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2、简介藤野先生

作者也有一位最为敬佩的老师,令他一生都难以忘怀,那就是藤野先生屏幕显示:在我所认为的教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便是藤野先生

2、简介文章写作年代和故事背景

A、写作年代

B、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三、走进作品,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

A、读准

杀戮华裔溺爱深恶痛绝深谙诘责匿名油光可鉴抑扬顿挫

出言不逊杳无音讯驿站绯红瞥见畸形

B、读顺

标致掌故精通时事的人模胡落第爱国青年

2、整体感知

A、听录音,感知文章思路

提示:找出文章中表示地点转换的句子,注意总结作者在各个地点分别写了什么事情

B、请列出本文的结构图

明确: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相别、怀念的顺序来写的

C、 小结思想内容

明确:四个典型事例两条线索两种真挚感情一次思想转变

四、作业

假若《藤野先生》刚在报社发表时,限于篇幅,报社要求作者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缩写成800字记叙文,请你帮作者进行缩写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

精读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有关片段,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初步感受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的伟大形象

学习活动:

一、检查作业

请同学们每个小组推选出一篇缩写成800字的记叙文朗读、总结出缩写后的主要内容屏幕显示:初步印象典型事例

二、品析人物形象,初感“伟大”

1、引出“伟大”——具体了解藤野先生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屏显藤野先生图片)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屏显第37段并齐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针对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鲁迅先生?什么是“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是啊,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二十多年后为什么说在“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板书:伟大?)

2、初感“伟大”——从一个普通学生角度感受藤野先生的伟大先生形象

1)过渡:同学们通过课后的缩写练习都知道,有关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片段,即“初步印象”和“典型事例”等内容是必须要留下来的

2)思考:那请大家在阅读这些内容(及6——23段),能否结合具体词句谈谈:初次见面时作者认为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先生?在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两年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3)互动:

①第一节课: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

诵读:让学生模仿“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②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

诵读:“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比较:“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添改”,改为“修改”或“订正”行不行?(“添改”,即增加和订正如果说增加讲义中脱漏的地方还是一位医学老师的职责的话,订正文法的错误就不是他份内的事了)

③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

比较:“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④关心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比较: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屏显)

“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此处隐藏4591个字……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可见藤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这个异域学生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他是从“为学术”的总目标出发来“为中国”的──“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在他身上,“为中国”与“为学术”是一致的。这正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的伟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三、探究其他事件,理解暗线索

1、质疑: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其他一些事情,你能梳理出来吗?从这些事里,你了解到哪些新的信息,有什么发现?(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结合分析,主动质疑:精彩语句段落,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对东京的美好憧憬和顿生失望的心理落差

为什么到东京?——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习西医的。东京是日本的最大的都市,各方面都应该比较发达,便于求学深造。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呐喊〉自序》)

(鲁迅的父亲死在中医手里,当年鲁迅也指责说“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在《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有详实的描述。)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污浊腐朽的气氛的厌恶和对东京失望的感情,并引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丑态丑行的描写,也为后文写“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

2、(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揭示心理: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政治倾向:效忠满清王朝。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腐朽的精神状态。

3、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4、鲁迅为什么一直记得“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

日暮里: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思乡之情,心境落寞凄凉;

②当时,日本轻蔑地称呼中国为“日落之国”,清朝也确已日暮途穷——忧国忧民。

水户:朱舜水反清复明——敬仰他的爱国精神,客死他乡,凄凉心境。

5、“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鲁迅怎样看待日本友人的关心?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作者当年在日本仙台是仅有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当地人把他当作稀有的人物;才引来学校教职工的好奇,而对他多加关怀帮助。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自己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鲁迅以为,日本友人对自己的关心,是出于对弱国国民的同情,而不是尊重。这对于有强烈爱国感情的鲁迅来说,自然感到无限辛酸。——内心敏感自卑

6、“看电影”事件:“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⑴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

⑵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

⑶被刺痛了的人(我)。

呜呼,无法可想!——对国人的麻木盲目,思想的不觉悟的痛心疾首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不仁,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又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去了。

生:改用文学的解剖刀,写下的是医治内心的药方

资料4:鲁迅留日经历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1906年弃医从文,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1908年师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宗旨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这一宗旨与次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十分相近,说明两者在反满的立场上是一致的。)

从这些事件中你能否发现文章的另一条叙事线索?

展现自己的思想历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

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爱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四、小结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

两条线索,两种真挚的感情(爱师和爱国),四个角度,一次思想的改变

五、作业(二选一):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2、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