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设计方案范文汇编五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方案 篇1设计思路: 在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幼儿经常将节日里旅游的情节在动物主题里体现出来,他们常常带着动物去旅行。我发现了幼儿这一热点,为了进一步满足幼儿的需要,我创设了这一活动环境,在活动中使幼儿能主动表达表现自己的想法,从而通过活动来促进幼儿主动活动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在体育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让幼儿相互合作、主动创造、克服困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获得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从而发展他们爬、跳、平衡等的基本运动能力,以及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体育活动:
到动物家做客
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索各种器材的不同玩法,体验身体运动的乐趣,发展爬、跳、平衡等基本动作。
2. 培养幼儿自主活动的能力。
准备:
1. 垫子、塑圈、轮胎、晃板、弓形门、大型运动器具等。
2.动物标志(猴、虎、)
过程:
一、搬运动器材。
二、创设环境
三、基本活动
1. 自由探索自己搭建的路
2. 交流分享:让幼儿说出哪一条路最好,为
3. 幼儿再次自由探索
4. 幼儿再次搭建小路将小路连接到动物的家
5. 幼儿到动物家去玩
四、放松活动:收拾器械
1. 再次交流分享
2. 收拾器械
学习活动
活动名称:动物去旅行
目标:
1. 通过撕、贴、画、讲的.形式,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2. 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准备:旧报纸、记号笔、胶水、图画纸
过程:
一. 引题。
出示报纸,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和你喜欢的动物一起去旅行
二. 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三. 幼儿根据创作的内容讲述和动物旅行的趣事
四. 展示幼儿的作品
自主性活动
重点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相互合作的情况。
设计方案 篇2一、活动名称:
“五人六足”接力赛
二、比赛目的:
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集体运动既锻炼同学们的身体,也可以促进同学们的交流,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也为广铁校园增添气氛。
三、主办单位:
经济管理系体育部
四、活动地点:
篮球场(2号场)
五、活动形式:
经管系13级各班挑出10女生个组成一支队伍代表本班, 一支队伍分为两组(排序位置不定)。
六、活动对象:
经管系13级学生
七、活动器材:
绑脚绳或布条20条(两条备用),哨子一只,桌椅若干套,计时表三块,音箱一套,手提一台,麦克风一支,喇叭两个,软垫六块,横幅一条
八、奖项设置:
冠亚季军,体育道德风尚奖, 最佳团体奖,体育积极奖,最佳啦啦队奖。
九、比赛规则:
计时赛(5个人为一小组,一个队伍分两个小组,中间同学的两脚分别与其他两位组员绑在一起,与二人三足相似,开始时第一组走到终点,到达后返回到原点,然后把绑脚绳子绑到第二组脚上,如此类推,最短时间内完成着为胜方)
十、其他注意事项:
1、每支参赛队伍自备药水和饮用水;
2、如遇下雨或其他突发事件,视具体情况而定,可择日重赛,
3、队伍双方啦啦队要保持比赛和谐有序,并在完场后自觉地清理好场地留下的杂物,保持球场的整洁。
策划书附:
1评奖的标准:冠亚季军:比赛完成的时间的长短:
体育道德风尚奖:颁给每个参赛的外系;
最佳团体奖:气氛浓厚,出席现场的班同学多,比赛成绩较好,体现比赛的团队合作精神,全班参与的积极度。
体育积极奖:报名踊跃,准时出赛,服从比赛规则,积极参赛。
最佳啦啦队奖:创造良好的观赛气氛,为参赛队员加油的声音大,灵活运用叫加油的道具(喝完的矿泉水瓶,道具手掌等一系列),显示专业特色,观看比赛的班同学多。(评选两个班)
2、冠亚季军有奖品作为纪念。其它奖项以颁发奖状以资鼓励表扬。
3、现场报名者均有一份精美的纪念品。
4、冠亚季军的奖品:冠军班级,一面锦旗,冠军队伍每名一份奖状以资鼓励;亚军班级,一份以班为单位的奖状,笔记本/参赛队员
季军班级,一份以班为单位的奖状,一支笔/参赛队员
5、参赛的班级都有奖。
6、颁奖的形式:除了道德风尚奖是颁发给参赛的系的体育部,其它的奖项以班为单位颁发奖状。
7、活动时间需要:80分钟~120分钟。
设计方案 篇31、送剪发卡 回馈老顾客
凡是在本店做大头的顾客,一律赠送6张精剪卡(有效期为1个月),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客流,增加店内的客流量;
美发店植入式游戏营销,加围信 h4399h
2、 烫发0元,倒膜带回家
凡是在店内购买倒膜的顾客,赠送1次烫发,例如:380元一套倒膜,赠送价值280元的烫发一次, 这样可以刺激顾客做烫发,提升店铺烫染人气的同时,也能给洗护部门带来更大的客流量;
3、3人同行,免单一人
店铺可在适当的节假日推出多人同行,免费1人的活动,这样有利于顾客之间的结伴而行和相互转介绍
4、 联营促销
制作一些免费(或者超低价的感受卡)去赠送给左邻右舍不同行业的单位(例如:美容美体、化妆品专卖店、品牌服饰店铺等等一些有消费能力群体经常出没的场合都可以考虑)
5、 抽奖活动
凡是经常关顾店铺的新老顾客均可享受一次年终、或某节日、店庆等名义下的抽奖活动,抽奖箱里务必要高中奖率(免费剪发一次、2折烫染发一次、3次免费去黑头等等)
6、 烫染后赠送洗护套装
对于客户想做烫染的情况,可以建议顾客做我们指定的烫染套餐,然后有洗护套装赠送,例如: 店铺里有88元烫发、染发也是88元的为最低价档次,如果是烫+染就是176元,这是就马上建议顾客做个198元的烫染套餐了,而且还有价值88元的洗护套装赠送,相当于做了全头烫染才花110元,平均到烫发和染发单项也才各是55元而且,超值啊!
……此处隐藏915个字……阅读这篇课文吧。(二)自读感悟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会认识的字,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件什么事?
2.找出课文中写鲁本为母亲准备礼物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并画出表示时间的语句。
3.按时间顺序简要说说:鲁本是这样为母亲准备礼物的?
(1.)那天,他找回了两个麻袋,换回了两个五美分的硬币。
(2.)每天放学,做完家务事后,鲁本就在小镇的建筑工地上搜寻麻袋。
(3.)夏季来临,学校放假了,整整一个夏季,鲁本除了做家务,始终没忘记他心中的哪个秘密使命。
(4.)明媚的春天终于来了,鲁本打开铁罐,倒出所有硬币,清点后发现还差二十美分。他毫不犹豫地跑出家门,在天黑之前又找到了四个麻袋,换回了二十美分。
(5.)鲁本跑回了家,抱着钱罐向商店跑去,买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鲁本终于实现的心中的美好愿望。
4.理解:课文中两次写到鲁本想起父母为维持生计而辛苦操劳的内容,特别是母亲的家务事和对生活的期盼。这是为什么?(这是鲁本要给妈妈送礼物的感情基础。表现出了鲁本十分热爱这个家,更热爱为这个家日复一日地操劳的爸爸,妈妈。)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自己的感受。先在小组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说自己是这样记住它们的。
2.读一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而后写在词语本上。
参考资料:
词语解释
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本课指衣食住行方面的情况。
恳切:诚恳而殷切。
遗弃:抛弃。
攥着:握着。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奢望:过高地希望。
期盼:盼望。
使命:比喻重大的责任。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设计方案 篇5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课文中,作者记叙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手段
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2、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
五、教法、学法
1、《社戏》虽然写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龄与初一学生大体相当,但毕竟年代久远,对于当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会产生出许多奇怪的疑问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原则上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不会很在意。这正是需要教师精讲的地方。教师要重视点拨,提供背景材料,点明要点所在。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而不是交给学生一个答案。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本课时,尤其在处理课后练习,不宜追求惟一的标准答案,要允许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2、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但他们纯真的童心却是相同并且相通的。因此,在阅读时,采取联想的方法会比较好一些。从《社戏》里小伙伴们的所作所为,联想到自己;如果身处其境,会不会也那样做?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和朋友们是不是也做过类似或者更“淘气”、更有意思的事,做这些事,表现了少年朋友们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其次,要学习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社戏》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怎样去评说他们的行为,这些都是可以质疑的。不只要提出问题,还要有自己的见解。第三,要认真体会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并学习这些表达方式。
六、教学程序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2、解决字词障碍;3、理清文章脉络;熟读课文;4、明确“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和乐事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2、学生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3、利用课文中的注释和背景材料介绍,学生描述社戏这一习俗;4、学生联系家乡某一文化习俗,在课堂上口头表达,课后写小作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第二课时 1、看戏前的波折;2、航船在去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3、看戏时的心理和兴趣。 1、找出夏夜行船时表现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句子,并且体会其中哪些描写可以体现当时人物的心情,明确此处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2、学生复述看戏过程,归纳看戏时人物的心情;3、布置课后写一篇小作文,练习以景抒情的写法。 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第三课时 1、看戏归来的情形;2、看戏次日的情形。 1、复述归航时主要写了哪些趣事;2、比较此时心情同看戏时有什么不同;3、重点讨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含义。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七、课后实践
学生虽然不大会有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但在城市中会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可以把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的情况写下来,也可以请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谈谈他们是否看过社戏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