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驼祥子读后感15篇(精)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骆驼祥子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骆驼祥子读后感1“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第二十三节。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创作于1936年前后。它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故事中的主人公祥子一开始淳朴、健壮,最终堕落到生活谷底。然而我对于祥子的悲惨命运既同情又感到厌恶。
同情的是祥子也是旧社会底层人民的一员,也是当时腐败的政府手下一名无辜的受害者。祥子好像被旧社会一根无形的绳子拴着,那根绳子牵着祥子和其他人民的鼻子,他们都得乖乖跟着走。在这种最黑暗最混乱的时刻,祥子一开始仍然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在绝望中仍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这样的祥子,是我所喜爱的,甚至是敬佩的。
可是,祥子堕落了。经历了三起三落的祥子最终受不了黑暗社会的.摧残,他的精神世界彻底崩溃了。渐渐地,他变得好吃懒做,只是找了一份足以维持他生活的工作,整天活的浑浑噩噩的。祥子开始为了等死而活着,他放弃了自己,就这么任由自己一直堕落下去,像那些麻木的群众一样,看热闹似的看囚犯执行枪决。此时的祥子已经全然呵那些婚丧嫁娶所用的纸人纸马之类的物件没什么区别了,也将和它们一起,无声无息地渐渐消亡在腐朽的环境中。这样的祥子,让我厌恶。
正如我开头所摘录的,祥子的心呢?他的心被谁摘走了呢?无疑是被可怕的社会摘了去。那社会,吞没了多少无辜人的灵魂呵!
祥子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那个时代的人的命运,都逃脱不了像祥子一样的命运。所有的奋斗,都是徒劳;所有的梦想,都化为泡影。这种种打击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而是对精神的毁灭。
老舍先生用深沉悲哀但又沉稳的笔调,波澜不惊的陈述了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透过字里行间,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状也可窥见一斑。也许祥子的遭遇,我们在如今不会体会到太多,但至少要记得,无论对世界还是对自己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没有什么比绝望更可怕的事情。
骆驼祥子读后感2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们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老舍《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它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主要描写了在中国传统乡村经济衰退,城市化进程开始的大背景下,人力车夫祥子的命运悲歌。
作者开篇写道:“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骆驼——在口内负重惯了——是走不快的,不但是得慢走,还须极小心的慢走,骆驼怕滑;一汪儿水,一片儿泥,都可以教它们劈了腿,或折扭了膝。骆驼的价值全在四条腿上;腿一完,全完!”老舍把祥子比喻成骆驼,对骆驼的描写不是纯客观化的,而是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骆驼祥子》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小说以祥子为中心,以其在买车问题上的“奋斗、挣扎、幻灭”三起三落为主线,立体地展现了市民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画面,从而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二十年代初北平市民社会的风俗画卷。严谨独特的艺术结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京味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些全面显示了老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骆驼祥子》以其鲜明的思想艺术特色,当之无愧地步入了现代经典作品之林。
新文学诞生以来,胡适、鲁迅等作家都先后写过人力车夫,但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并未深入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去体味车夫的人生。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1936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山东大学闹了学潮,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1937年1月,小说在《宇宙风》连载。
骆驼祥子读后感3小福子是一个车夫的女儿,她是不幸的,因为家里拮据,她的父亲——二强子把她卖给了一个军官,她在那里生活了几年,在军官离开后他又回到那个贫穷的家,她的母亲已死去了,只剩下两个弟弟,但父亲又嗜酒如命,无奈之下,她只好做妓女来撑起这个家。
在这个大杂院里,她只有一个好朋友——虎妞,在小福子被迫卖身的时候,虎妞不仅不帮她,反而张罗得起劲,小福子心里很苦,却说不出去,在虎妞死后,小福子向祥子表示过心意,但祥子被迫于压力而抛弃了她,后来小福子被卖进了白房子,因忍受不住妓女的生活,吊死在了白房子附近的树林里。
骆驼祥子中有很多小福子的外貌描写,如:“小福子长得不难看。虽然原先很瘦小,可是自从跟了那个军官以后,很长了些肉,个子也高了些。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的并不难看。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那个军官就是特别爱她这些牙,露出这些牙,她显出一些呆傻没主意的样子,同时也仿佛有点娇憨。这点神气使她——正如一切贫而不难看的姑娘——像花草似的,只要稍微有点香气或颜色,就被人挑到市上去卖掉。”小福子就是因为这一点而被她的父亲卖给了军官,从此给她蒙了羞,她长的不难看,祥子是喜欢她的,即使她被卖到了白房子里,祥子也是对她很喜欢的,可因为生活的压力被迫抛弃了她,当小福子死后,祥子也堕落了,他俩的关系密不可分。
小福子的语言描写也有很多,如:“你要搬走吧?小福子连嘴唇全白了。搬走!他狠了心,在没有公道的世界里,穷人仗着狠心维持个人的`自由,那很小很小的一点自由。看了他一眼,她低着头走出去,她不恨也不恼,只是绝望。”从这段可以看出她对祥子是多么的爱,祥子下定了决心走的时候,她是非常难过的。
小福子的处境和我们一些人是很相似的,都是因为生活的压迫而没有的自由。小福子她只爱祥子,可祥子狠狠心走了后,她非常绝望,紧接着她上吊自杀了……祥子呢,也堕落了。小福子和祥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俩就像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一只死了,另一只还能活得久吗?
小福子和祥子的结局是让人悲伤的,可这一切不都是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吗?他们出生 ……此处隐藏7458个字……,我们应该越击越勇,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坎坷,我们将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生活不能半途而废,当我抛弃生活时,生活也会抛弃我们,祥子不应该抛弃生活,他自甘堕落,我们应该学习祥子的坚持不懈,不应该学习祥子的自甘堕落。
骆驼祥子读后感13书籍是打开奇幻世界的大门,当你需要帮助时,书籍会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当你伤心难过时,书籍会为你抚平伤口,给你安慰;当你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迷失方向时,书籍会犹如一个灯塔为你指明航向……在我读过的众多书籍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每当我被生活中的不如意痛击,跌落人生的低谷,祥子就会跨越书页之后,摩挲我的后背,告诉我“在北平最难的不是拉黄包车,失去太阳的明天永远比狂风暴雨的今天更可怕”
祥子的故事从他心中的一辆黄包车开始。年轻的祥子从乡下来到上个世纪20年代的北平,为了生活选择做了一名卖力气的人力车夫。为了不再受车厂的控制和剥削,祥子一直勤勤恳恳、省吃俭用,想凭着自己的努力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经过三年的奋斗,祥子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他新买的车很快就被军阀乱兵抢走,祥子使出浑身解数才得以逃脱,临走时还牵走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元钱,因此而得名——“骆驼祥子”。此事之后,祥子虽然颇受打击,但是仍然不肯放弃买车的愿望,但是他努力挣来的一点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而去。“买车路”上失意,“爱情路”上也不得意。在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虎妞计谋下,祥子被迫娶了泼辣的.虎妞。本以为能够否极泰来,谁曾想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卖了两人积蓄买下的黄包车给虎妞办丧事,心上人小福子又离他而去。几番打击下,祥子想通过诚实本分,努力奋斗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劳动者的信念逐渐动摇,祥子的精神世界彻底崩塌。他开始随波追流,原本自尊好强的祥子,最终沦为一具麻不仁、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骆驼祥子》拥有明快自然的文学特色和语言风格,出场人物个个形象丰富,性格鲜明。自强的祥子、泼辣的虎妞更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典型。作者集中视角在祥子三起三落的买车故事中,全书充满了浓重的生活气息。作者通过坚实的文学功底,让旧社会的宏观景象跃然纸上。祥子的悲剧告诉我们——生活中最需要的其实是希望,有了希望,纵使前方是刀山火海,我们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希望,哪怕未来惊涛骇浪,我们也就有了披荆斩棘的力量;有了希望,哪怕明天会是世界末日,我们也就有了拥抱生活的勇气。我们要像祥子一样自强不息,乐观追逐自己的梦想,哪怕三起三落也要坚守内心深处不灭的灯塔,用希望的光芒照亮阴霾,砥砺前行!
骆驼祥子读后感14一身简朴的布衣,一双黑色的布鞋,加上一条沾满汗水的白毛巾,大概就是多数人们脑海中那个人力车夫的形象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基层,每一天的工作无非是拉着载着人的人力三轮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用自己的劳力和汗水生存,他们是旧社会人们眼中的低微人群。我国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抗战前夕,对这群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刻画,写出小说《骆驼祥子》。
老舍以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透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小说主人公祥子,一个以前年轻力壮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一个以前强势、独立的头等车夫,一个以前以为只要不怕吃苦就能在社会上立足的“天真”的乡下汉,却在社会中一步步沦陷,最后像一条狗一样栽倒在街头,再也爬不起来……是什么原因造成祥子这样的变化呢答案很明显︰是旧社会的腐败,将他磨砺成了另一个人一个整日游手好闲,吸烟酗酒的小混混。他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中完全丧失了理想,丧失了要强的性格,丧失了对生活的所有企望和信心!在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在为自己怀揣的梦想努力打拼呢许多人在每一天枯燥的工作中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只为了一时的酒足饭饱,没有积蓄,没有规划,用网络上的一个流行名词来说,就叫“月光族”。
这类人就如丧失了斗志后的`祥子一样,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既然这已不是那个昏暗、苦难的社会,那我们为何不能为自己制定一个深远规划透过自己的勤劳奋斗来改变自己呢,导致祥子一步步堕入深渊的,我想,出了那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社会和制度,还有他自身封建愚昧的思想。他看不到受压迫的小生产者拜托奴隶地位的真正出路在哪里,而是把一切都归于“命”。他丝毫不知,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要想在那个“吃人”的时代立足,就务必把握命运,挑战命运!巴尔扎克说得好:“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显然,小说中的祥子是属于最后一类人,他在苦难中堕入了万丈深渊。
试问,你们甘愿做一个弱者吗相信大家的回答是一致的,当然不愿意。那么,就让我们昂首挺胸,向命运发起挑战,向苦难发起挑战,为拥有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努力吧!最后切记,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
骆驼祥子读后感15我不是一个“书虫”,读过的书也不多,但在我读过的书中,我最喜欢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本书,我已前后读了两遍。随着我生活阅历的增加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每次阅读该书,我都会有新的感受。
我第一次读《骆驼祥子》还是在去年寒假的时候。当时,因为语文书的名著导读推荐了这本书,所以我开始接触这本书。一开始,我只是幼稚地对小说的主人公——祥子表示同情,对他为了一辆黄包车而娶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虎妞感到不屑。就因为这样,书还没有读完,就被我丢到一边了。现在想来,当时的我真是肤浅极了。过了几天后,想起那本没有读完的书,我有捧起了它。这次阅读,是我真正感悟到了祥子生活的艰辛。在我的眼中,他已经不再是个虚构的人物,他成了我的朋友,他仿佛默默地向我诉说着他的愁苦。
在书中,我读懂了祥子对于虎妞那近乎变态的爱的无奈;我读懂了祥子面对他真正喜欢的小福子却因负担不起她一家的生活而狠心拒绝他的无奈;我读懂了祥子在老马小马祖孙的.遭遇中看到自己悲惨未来的凄凉……。而当他怒斥刘四爷后,突然决定振作起来重新面对生活时,小福子的死又使他对未来仅存的一点希望彻底破灭了。祥子从一个坚忍顽强的人逐渐沉沦成了一具麻木潦倒的行尸走肉。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没有上进心、自信心,没有人性、自甘堕落的祥子,他对这个社会彻底绝望了。我一边阅读,一边为祥子的遭遇抱不平,为祥子的不幸而落泪。
第二次阅读《骆驼祥子》是今年暑假。
虽然已经快升入初三了,但我还是忙里偷闲又把此作品细细品味一番。随着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这一次,我读的时候不再将目光锁定在祥子的悲惨命运上,也不再把目光全部集中在小说的内容上,而是结合历史背景和小说的语言特点重新审视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塑造出了神态各异的人物,通过对底层人物的生活遭遇的深入刻画,向我们揭示了旧中国的黑暗,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丑恶本质——他不让好人有出路。
两次读《骆驼祥子》带给我两种不同的体会,再读,才让我深刻认识了《骆驼祥子》的艺术魅力。我想,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我们应该认真地阅读那些经典作品,直至把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真正感悟出来,这才是读书的真谛和快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