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三国》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品三国》读后感1看着他夸夸其谈、谈笑风生,将三国乱世品得有声有色。在他的评点下,周公瑾成了我的偶像,关二爷成了我男神。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羽,易中天说关羽是个重情义的人,从三国的点滴中也能看出。一是因为当关羽被俘曹营时,曹操给了关羽很多美女和财宝但是关羽始终没有下跪,但当曹操给了关羽一匹马——赤兔时,关羽跪下并道谢,曹操就很郁闷地问关羽:“你为何下跪?”关羽的理由让我捧腹大笑:“因为有了赤兔马我就能回到我哥哥(刘备)的身边了。”他随后重重报答了曹操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难道这不是重情义的表现吗?
还说,关羽为何被剃头匠称为祖师爷?因为都有一把刀啊!但关羽的刀是砍头的!说到这里,易中天教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鬼知道为什么民间那么多古怪的传说。
关羽也被人捧为财神,易中天先生说,有一天关羽还能称为爱神!因为有一次关羽对曹操说:“我要是帮你打败了吕布,你要把那个女的'嫁给我。”打仗前一天晚上,关羽还特地跑来跟曹操强调此事。
虽然后来曹操抢了关羽的女人,但是他也被别人抢了东西——被诸葛亮抢了空城计的“发明权”。易中天先生结合了历史各种原因:
1、诸葛在城楼上弹琴你听得一清二楚,找个人将他射下来可好?
2、你不打他,;围他那么个三四天,看他想干什么不也可以吗?
从各种原因分析,诸葛的空城计是假的。
而曹操的空城计是真的,那是因为有一天他自己出门收麦子,吕布突然将军队开到他的城下,曹操一急,让他的家属在城楼上站岗,吕布一看这莺歌燕舞、娇声嗲气,再看见旁边有一个幽深的小树林,想曹操这老贼肯定把军队藏在小树林里了,于是撤回了自己的军队。而第二天来,曹操还真的把伏兵埋在了树林里!易中天先生讲得惟妙惟肖,逗得我眼泪都笑出来了。
易中天嘴里的帅哥周公瑾,一米八四的诸葛亮,少年英雄孙策,我都难以忘怀。
《品三国》读后感2经过一个暑假,最终把易中天写的《品三国》上、下册都看完了。以前经过《三国演义》只明白他们是哪国的,参加过什么战争,但我看完了《品三国》之后,他们的任务形象和精神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就拿三国中的“智多星”诸葛亮来说吧,他在我们心中就像智商高达165的爱因斯坦一样,是智慧的化身。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家都明白诸葛亮用了“空城计”逃离了一场灾难,可是易中天教师经过多方面的分析,认为诸葛亮并没有用空城计。因为按照司马懿的性格,会派几个士兵闯进城池,并把城池上装扮成老人的诸葛亮射下来。并且诸葛亮也是一个为人谨慎的人,不会做出“空城计”这种冒险的计谋。易中天教师的剖析真是加油科学依据啊。
易中天教师的剖析不仅仅具有科学依据,还十分多面。
就拿易中天教师笔墨花费最多的曹操来说吧,他并非仅有雄霸的脸面,他还有英雄面,以及对家庭的温柔面。使我对曹操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这根本不是民间传说奸诈的曹操,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曹操。
我到此刻一向记住易中天教师所说的那句话:“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使我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以前一向认为关羽是一位勇气过人的英雄人物。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为了争得功名,擅自做主,进攻吴国的樊城。虽然用水淹了七支军队,可是由于轻敌,被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最终关羽兵败麦城,走投无路,关羽连同他儿子一齐被孙权所杀。易中天教师分析关羽失败的原因,一是轻敌,二是骄傲,三是对手下太严,四是疏忽大意。
三国历史就像是被布遮住了的'镜子,而易中天教师的《品三国》使我们解开了布,看清了真正的三国人物。里面的众多历史故事,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让我在今后不会犯文中人物所犯下的错,还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真是一部值得看的好书。
虽然暑假即将过去,但我看了那么好的一本书,也无悔了!
《品三国》读后感3每当拿起了《品三国》这一本书的时候。我就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四起的年代了。三国争锋,三分天下。蜀汉占人和,北魏占天时,东吴占地利,谁也不肯让谁。我在这本书更是佩服诸葛亮的机智,关羽的万夫当之勇,刘备的仁义……
这本书告诉了我做人不能太大意,骄傲。这在三国中不止出现了一次。官渡之战,袁绍七十万大军,而曹操只有不足十万人马。但这场却是曹操的不足十万人马胜利了。还有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万大军却让东吴三万人马丢盔弃甲。还有刘备的复仇之战,刘备不接受东吴的和好,最终还是一样的结果,刘备八十万大军又被陆逊烧得片甲不留,最后连刘备也气绝白帝城。这场战斗最可惜了,刘备有诸葛亮,还有三员虎将:赵云、黄忠、马超。可刘备太意气用事了,还不听诸葛亮的劝告,结果损兵折将还搭了自己的性命。
我喜欢读《三国演义》,我喜欢读《三国演义》中的'人们斗智斗勇。《三国演义》还告诉了我们处事要忍耐,不能太激动。诸葛亮向魏军挑战,可是魏军闭门不应。结果诸葛亮因为过度操劳,病死于五丈原。
而魏军保住了城池,最后收复了天下。虽然最后让司马家族当了皇帝,可是这也是历史必然。
一个不太近如人意的结局,几分悲伤和惋惜。深得民心的刘备没有赢,治国有方的曹操和富有英雄气概孙权也没有赢。谁也没有赢,如果说得利最多的,那就因该是处于水深火热的黎民吧。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吧,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吧。多少人在赞叹赤壁之战的壮阔,但又有多少人在惋惜这八十万魏军呢?恐怕没有多少吧,战争的代价就是生命。
我认为大家都因去读《品三国》,去听听易中天先生的别样三国。如果一个人可以读透《品三国》他办事一定会成熟得多,周详的多。让我们回到当年,回到那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品三国》读后感4三国,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三国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留给了我们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易中天跳了出来。他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现代视角,为我们解析了什么才是历史上的三国。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他的作品《品三国》却广受人们的欢迎。 《品三国》中为我们解析许多历史人物,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有一代枭雄的刘备,还有两个漂亮的草包:刘表和袁绍……并且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还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比如将刘备,曹操,孙权比喻为老板,将诸葛亮,郭嘉,鲁肃比喻为职业经理人,如此恰当而又现代化的比喻令人拍案叫绝。同时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还向人们揭示了真正的 ……此处隐藏5970个字……我看到了《易中天品三国》,易老师以近代视角,以故事说历史,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让我明白到底应该去看待三国,去正确认识三国人物。翻开尘封的历史书籍,看那些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归根到底是他们做人上,品性上的成功与失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是通过三国里面人物的斗争,我们可以发现,分析战争还是政治上的胜利与失败,总归是领导者做人的成败。胜败岂无凭?事实上早在斗争的一开始就已经有做人上的优势与缺点决定了。这一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三国里面,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昔日的盛衰,也不仅仅是鲜活的历史人物,而是让我们明白,要以史为鉴,为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铺就基石。命运为你安排了起点,行程则就要自己掌舵。
黯淡了刀光剑影,惯看秋月春风。多少英雄豪杰,繁华盛衰,都已经随滚滚江水奔流入海。古今多少事,都已付笑谈中。学习三国,学习历史,让它为自己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指明方向。锻炼磨练自己,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品三国》读后感13刚刚翻开《品三国》,就被它开场白——大江东去的第一段话吸引住了: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三国,究竟应该是怎样的面目呢?如此神秘的话语,不禁想让我揭开三国的面纱。
易中天用通俗幽默的词语,认真的历史态度,公正的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当然三国里面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这几位重要的人物,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关羽,张飞,吕布,赵云,周瑜,鲁肃,这几个人物当中我最欣赏的有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最让我感兴趣的事件是赤壁之战。
首先是曹操,在看之前曹操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奸雄的形象,当然也是受了小说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对真正历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当然曹操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他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才如何去发掘人才,保证人才能够为我所用,能够死心塌地的为整个集体着想。曹操的前期为什么会那么快的迅速壮大,就是因为曹操能够发现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够让这些人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采纳好的建议为自己所用,而且赏罚分明。刘备为了诸葛亮这样小他十岁的人才,能够屈身三顾茅庐,可见知人善用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真正的人才可以使集团迅速的发展并壮大起来。
还有一个人使我很欣赏的,那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但我赏诸葛亮的外交才能,策划才能,就拿赤壁之战来说,曹操大军就要灭刘备,刘备无处可去,只能联合孙权共同抗曹,诸葛亮作为刘备最器重的人才,自荐去东吴联合孙权共同抗曹,也使诸葛亮初出茅庐为刘备作的第一件大事,可以说是做的相当漂亮,充分的展示了诸葛亮外交才能以及策划能力,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鲁肃,周瑜,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有曹操本身的失误,但诸葛亮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干脆利落,这是我十分欣赏的。
通过读《品三国》一书,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了怎么用人。
《品三国》读后感14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看过了两遍,最近我又细细阅读了易中天写的《品三国》,有了更深的感触。
《品三国》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发生在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身边的一系列故事。看过这本书后,我脑海中三国时期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逐渐丰满了起来。在众多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书中的曹操与我以前在《三国演义》中了解到的曹操有了很大的不同。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心狠手辣、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枭雄,是个纯粹的反面人物。最典型的是曹操在逃亡途中,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朋友好心磨刀杀猪来招待他,曹操却起了疑心,没有弄清真相,就把吕伯奢一家老少全部杀光。在知道自己错杀了朋友一家时,曹操竟然厚颜无耻地说: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这样的例子在曹操的政治生涯中举不胜举,足以看出他是个真正的小人。
易中天老师则认为曹操固然有小人的一面。如他因为许攸得罪了自己,不顾许攸曾是他的恩人,毫不犹豫地杀了他;荀彧原是曹操的大功臣,却因为反对曹操的某些举措,也被杀掉了。但曹操也有儿女情长、宽宏大量的一面。对一些恶毒攻击他的人,背叛了他的朋友,也都屡屡放过。比如魏种,虽然倒戈跟随了张邈,后来被抓住后,曹操仍留了他的性命。还有陈宫,本是曹的好朋友,后来反叛跟随了吕布,被曹操逮住后,死也不投降,曹操无奈之下只好杀掉。但在陈宫死后不久,曹操不但帮他嫁了女儿,还赡养了他的'母亲。
可以说,《三国演义》为了树立一个艺术形象,不惜笔墨,添加了许多情节,把曹操坏的一面充分表露出来了,呈现给读者一个完全的反面人物。《品三国》则客观、公正、全面地介绍了曹操,写出了他的全部性格特点和他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我还通过上网了解到,曹操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现在还广为传唱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由此看来,只凭一个方面就给人下定论是很片面的,每个人都会有美、善的一面,也会有丑、恶的一面。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应该全面地去解读他,这大概就是我读了《品三国》后的一点感想吧。
《品三国》读后感15在上学期末,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经典名著。读完后,我仍然意犹未尽。于是,寒假里我又从网上购买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一书。当我终于把这本书盼到手的时候,便捧着它如饥似渴地品读起来。
易中天是厦门大学的教授,他用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三国时期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本书不仅向我们揭开了一个个历史的神秘面纱,解释了一个个历史悬疑。更为我们分析了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对他们的为人处世非常客观地从多角度进行了详尽的解析。使我对三国人物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在我心中对于曹操这个人物看法的改变更是天翻地覆。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罗贯中描述为一个奸诈、多疑、自负的人。而读了《易中天的品三国》,我才明白原来曹操其实也有他可爱的一面,他的文才,他的武略,他的用人之道,真不愧为一个谋略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尤其是曹操的用人之道——德才兼备、唯才是举,他的爱才惜才的品质,在20xx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也正是他的.善于用人,善于用兵,才使他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
在《品三国》中,易中天教授还向我们讲述了刘备白手起家的执着;孙权继承父业的坚强;周瑜的足智多谋,诸葛亮处事的冷静和做事的任劳任怨,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同样值得我们学习。从书中我们还可以认识其他的谋略超群的人物,如郭嘉、庞统、鲁肃……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通过读《品三国》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三国这段精彩的历史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还从古人身上学习到了众多的精神品质和智慧。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立下自己的志向,并向自己的志向努力前进。